截至2024年底,庭院经济发展面积由去年的7.3万亩增加到31.8万亩,带动脱贫户近18万户,人均增收1300余元……吉林省充分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小而精、特而优,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使庭院经济形成产业、融入市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加大政策扶持,加强指导服务,让小庭院形成大产业
持续优化专项扶持政策,2024年全省庭院经济奖补资金由上一年度的1.02亿元增加到3亿元。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印发《吉林省促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方案》《吉林省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农民增收十一项措施》等政策文件,把发展庭院经济纳入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棚膜政策扶持范围,与美丽庭院创建相结合,明确山区农村发展林下经济也可享受庭院经济奖补政策,并鼓励市县结合实际通过种养殖面积和增收效果再进行奖补,持续加大庭院经济发展支持力度。
因地制宜实施产业项目,2024年有效实施庭院经济项目200多个。吉林省鼓励脱贫人口打破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的固有模式,在自家庭院之外发展小型渔业、稻田蟹、林下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飞地庭院经济;支持因地制宜将村内无人居住的“空庭院”、房前屋后的“闲置地”、道路两侧的“零散地”、空心房整治后的“拆后地”等资源转变为“庭院经济+”等新型庭院经济;引导农户依托庭院空间发展高效特色种植、特色棚膜养殖,开展庭院棚膜采摘,发展药材、观赏药用花卉、食用菌、高档蔬菜,养殖高附加值的药用和鱼鸟等观赏类品种,打造形成“美丽”经济;把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融入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大局中,因势利导其发展小辣椒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园、小农旅等项目。
抓细抓实技术指导培训,发挥全省3万余名乡村振兴领域带头人的指导服务作用。吉林省充分发挥2.6万名乡村振兴指导员、2800名农业经理人和专业农机手等乡村振兴领军人、54支科技特派员专家队伍,以及22个产业技术专家组、83名农技特聘员和6000余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指导服务作用,深入庭院经济农户家中开展“点对点”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有效增强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信心和本领。各地积极开展科技结对子、送科技下乡和“项目进农家”等活动,加大对农业新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等知识普及力度,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力促进庭院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鼓励更多有思想、有见识、有志有谋的城市年轻人才投身乡村经济建设,引导他们带头发展庭院经济,继而引领更多人有目标、有布局地开发庭院产业,实现更大收益。
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让小庭院融入大市场
龙头企业订单模式。引导农户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原料需求指导开展订单式生产,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等形式,建立稳定供销关系,实现互利双赢。辽源市西安区谦和村组织农户与吉林省文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由农户先购小猪并按照“绿色、无抗”养殖规范养大后由公司回收,农户每头猪能赚取利润约500元。
合作社代种代养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种植品种、生产标准、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质量、产品销售合作关系,形成分散生产、群体发展、联合经营合作发展庭院经济模式。延边州汪清县组织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代种代养代销形式,帮助无劳动能力或外出务工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经济,2024年仅通过代种木耳方式一项就带动1137户1784人平均增收487元。
产业品牌拉动模式。在已经形成区域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地区,支持农户集中连片种植并按品牌规范标准发展庭院经济。白城市大安市引导农民种植辣椒,在规模迅速扩大并形成品牌后,政府因势利导对发展辣椒产业的脱贫户每平方米奖励4元最高不超过1600元、一般农户每平方米奖励2元最高不超过800元,带动全市8127户农户庭院种植辣椒4732亩,户均增收3165元。
电商销售带动模式。搭建庭院经济综合信息和电商服务平台,聚焦供给和需求两端,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社交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与城镇有需求的居民、商超签订产销合同实行定向生产、商超专卖。松原市乾安县水字镇果字村采取电商直播带货方式宣传销售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周边农户代售农副产品8000余件,销售额达80余万元。
坚持多元推进,强化业态提升,让小庭院发挥大效能
打造融合发展“打卡地”。挖掘庭院的休闲功能,将传统的单纯种养业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加工采摘三产融合新发展模式转变,打造乡村旅游“打卡地”。公主岭市大岭镇黄花村坚持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培植新的庭院经济增长点,通过“庭院+采摘+网销”模式,鼓励种植户开办小型采摘园,指导农户宣传推介本村果蔬产品,网销带货,吸引更多游客“进棚到院”,至2024年底全村已建成果蔬大棚和冬储温室170余栋,种植面积约15万平方米,果蔬大棚年总收入超过1200万元,带动98户农民户均增收约2.1万元。
建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田”。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庭院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动庭院经济成为承接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田”。延边州和龙市南坪镇芦果村与吉林化工学院合作,在科技养鹅上协同发力,指导农户建立标准化养鹅基地,从鹅苗孵化到屠宰加工给予全程指导,助力当地鹅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带农增收效果日益增强,村民依靠庭院养鹅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培育乡村业态“百花园”。鼓励农户以庭院经济“小种植、小养殖”为基础,延伸打造庭院“小手工、小加工、小车间、小商贸”等多种业态,积极发展乡村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塑造乡村产业发展“百花园”。白山市靖宇县推动全县8个乡镇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将蓝莓种植作为庭院经济的主导产业,促进村均蓝莓种植收益超过15万元、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在此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设了以吉林蓝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吉林嘉德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吉林润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为龙头的蓝莓等小浆果加工基地,成立蓝莓协会广泛组织开展蓝莓文化宣传、蓝莓基地线上和线下展示、蓝莓节推介会等活动,打造采摘体验园、蓝莓博物馆、爱仁小城等农文旅融合品牌,当地蓝莓产业依然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成为当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主导产业。
目前,吉林省已实现1489个脱贫村庭院经济全覆盖,带动约127.14万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下一步,吉林省将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支持,引导农户和企业更加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进庭院经济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