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今年以来,金昌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力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高质量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更加有力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创新方式方法 焕发文明新气象
培育文明乡风,思想建设是关键核心和灵魂引领。
“三中全会开得好,踔厉奋发斗志扬。新时代,新征程,新的理论领航行……”在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一曲悦耳的永昌小调,伴着欢快悠扬的二胡声,吸引了众多居民群众。这是永昌县“草根”宣讲团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编的小曲,已经在全县各村镇社区流传开来。通俗易懂的唱词辅以节奏明快的器乐不仅增强了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宣讲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这样的宣讲形式真的太好了。网上的一些政策我们有时候也看不懂,用小曲里的大白话唱出来,让人一下子心里就通透了。”现场群众为“草根”宣讲团点赞。
今年以来,金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内容载体,持续打造示范宣讲团、基层理论宣讲“10+N”矩阵等宣讲队伍,拓展推出“小北宣讲”等线上宣讲视频60多期。各级各类宣讲团累计下基层开展宣讲4600多场次,受众达23.5万多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金昌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1个省级示范中心、2个省级示范所和10个省级示范站,《文明实践“细制入微”服务群众“零距离”——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路径》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补充完善“三随”“小北在线”等优秀项目库8类2200多项,发布“微改造、细服务”民生项目113项,广泛组织开展学习雷锋月、“幸福来敲门·临时儿女陪伴”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300多场次,引导群众在文明实践中养成好习惯,促进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破旧俗树新风 弘扬文明新风尚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今年以来,金昌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婚丧嫁娶新风,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助力社会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用公交车代替豪华车队,不仅文明节俭,而且省心省力。”走下“公交婚车”,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的新郎刘先生表示用这种方式办婚礼,既简约而又难忘。“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坐上这种婚车,觉得很有意义。虽然这场婚礼和别人的不太一样,但是我们非常开心,对我来说,是终生难忘的。”
今年年初,金昌市国有公交公司推出“公交婚车”业务,于1月1日至2月14日期间,为在金昌市区内举行仪式的城乡新人提供免费婚车,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文明简约婚俗,助力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金昌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倡导性和约束性并举,促进新风正气吹进千村万户。
——以榜样力量引领移风易俗。以争做“三好”金昌人为统领,扎实开展“十万职工文明素养提升”“万名青少年文明素养提升”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培育活动。推荐17人作为2024年“中国好人榜”“甘肃好人榜”候选人。开展2024年度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层宣讲、展览活动15场次,举办“盛世暖明月·真情暖中秋”2024年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持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以创新机制促进移风易俗。组织开展城乡文明创建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培育工作,征集项目40个,评选获奖项目16个。进一步推广农村大礼堂,普及规范农村流动餐厅,推行“公交婚车”便民惠民定制服务,打造“红娘工作室”39个,组建“村嫂红娘”服务队,培育农村新型婚育文化,引领形成简约风尚。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改革创新、举措频频。一场移风易俗的改革实践在镍都大地上逐步展开,一种日渐深刻的文明气质在广袤乡村悄然生长。
聚焦以文化人 涵养文明底蕴
每当夜色缓缓降临,一束束光影巧妙交织,映现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乡村夜景图。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共同期待电影的开场。在观影过程中,大家会因为电影中的搞笑情节而捧腹大笑,也会为感人的片段而默默流泪。
这得益于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它犹如点点星光,照亮了乡亲们的夜晚,为乡村居民奉上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这种共同的情感体验成为了村民之间交流的纽带,不仅增强了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提升了乡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电影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也进一步促进了良好乡风的形成。
文化建设,不只是都市的“专属”。乡野之上,“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之间,别有一番风味。
在永昌县焦家庄镇梅家寺村党群活动中心二楼,有这样一间特殊的小房子。墙上错落有致地挂着许多照片,有村民们日常劳作的瞬间,也有一张张质朴的笑脸,不时引来村民们驻足围观。
摄影展这样的“阳春白雪”,以这样的方式被“搬”进了小村庄,让当地村民十分开心。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建设农家书屋到农村摄影展,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社会好风尚。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今年以来,金昌紧盯群众需求,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凝聚群众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金昌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烽火台和敌台展示利用、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服务设施提升2个项目获得省委宣传部专项资金扶持,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举办非遗年货节、非遗民俗游等6大主题22项特色非遗活动,线下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线上点击量达70万次,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
——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高质量举办“梨花诗会”“我们的村晚”“百团汇演”等品牌文化活动和精品展览,乡村题材散文集《人间烟火》、民俗文化书籍《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永昌文化》等丛书出版发行;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上”等级率达100%,评选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点)6个;扎实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50多场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注重民间文艺传承发展。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剪艺韵风采——李翠红剪纸艺术精品展、河西五地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览,积极推荐民间艺术作品参加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甘肃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和“剪纸迎丹心、巧手颂辉煌”定西市剪纸精品展暨甘肃省名家剪纸邀请展,进一步激活文化遗产,留住乡村记忆。
——积极探索“体育+乡村”赋能。12月19日,由金昌市委宣传部、金昌市文明办、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举办的金昌市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冬季篮球联谊赛在金川区宁远堡镇中牌村村委会广场开赛。通过体育赛事引导广大群众养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凝聚精神力量,提升精神风貌,不断增强对金昌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金昌市还大力推动社火秧歌、传统武术、健身气功等村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在乡村推广普及,鼓励地方民俗民间和农味农趣乡村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推动体育活动“进乡镇、进农村、进庭院、进家庭”。结合永昌县明长城、红山窑卍字灯等古迹景点,举办第六届“骑闯天路·中国镍都”自行车挑战赛暨金昌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积极带动乡村文体旅融合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 “土”文化生出“金”效益
开发好、发展好乡村文化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金昌而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文旅融合是趋势。今年以来,金昌充分挖掘拓展乡村文化多元功能价值,不断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开发利用其市场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今年“五一”期间,位于永昌县六坝镇的“归来生态园”内人流如织。这里依傍一片果园而建。当时正值梨花盛开,生态园内暗香浮动、春色满园。一顶顶露营帐篷点缀在簇簇洁白的梨花之间,让人心生向往。
时至夏季,市区内酷热难耐,市民们纷纷结伴下乡避暑。金川区依托“城市后花园”优势,整合城乡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全面运营宁远堡镇龙景村旅游项目,打造金川区研学基地,开发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探索发展“共享农庄”,建成古城葡萄观光采摘园、新华民俗文化园、大漠营盘休闲园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城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深秋时节,走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永昌段),汉明长城巍峨逶迤,羊群在山坡上奔跑,不远处的圣容泉冰瀑引人入胜……前不久,来自各地的美术、写作、摄影爱好者齐聚永昌县长城文化公园,参加第二届“长城魂·艺术情”系列活动——画长城、写长城、赞长城艺术采风活动。艺术家们通过各自手中的笔触和镜头,深层次、多维度展现着永昌的人文历史与自然风貌。
……
文化既是一种精神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今年,金昌精心举办“四月八”民俗文化节、双湾“吃头节”、第三届城乡融合文化旅游季等乡村旅游主题活动160多项,推出“乡村度假游”“文化感知游”“避暑休闲游”“红色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20多条,双湾镇营盘村成功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火星1号基地”旅游景区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北海子湿地避暑休闲游、多彩南坝生态康养游等5条线路纳入2024年“诗意田园·陇上相遇”甘肃乡村旅游精品度假游线路,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有力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文化铸魂,行稳致远。金昌正以“文化先行”推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从“风景美”迈向“风尚美”,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新高度、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