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构建城乡统筹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此,建议:
一、 统筹城乡资源,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统筹城乡比较优势布局产业。综合考虑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定位,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立足资源禀赋条件,精准选择适合本地发展主导产业,让产业真正能够贯通城乡、服务乡村、带动周边,扩大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容量。二是要构建高附加值加工体系。延伸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向产地下沉,引导龙头企业等带动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在县域布局,促进产业发展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三是要着力打造乡村产业品牌。突出地域特色和当地风情构建产品产业特色优势,通过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抓好质量管控,打造地理标志,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服务手段挖掘消费群体和需求。四是要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积极发展乡村车间、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直播直销等新产业、新业态,让乡村的清新山风成为自然休闲的生活之风,实现“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二、 聚焦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一是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科学研判和精准把握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引导各地根据实际建立健全现代乡村产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打破城乡二元界限,引导财政、金融等政策向农村倾斜。二是要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配套。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活闲置宅基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资源要素价值,扩大农村金融有效抵质押品范围,规范建设流转交易平台,推动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并实现增值。同时,要调整完善涉农贷款等数据统计口径,完善乡村人才智力配套政策,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等行动计划,广泛培养返乡创业创新人才。三是要创新资源配置的机制模式。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办公司、财政奖补资金入股、市场主体专业运营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形式,推动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财政资金项目整合打包,实现资源合理高效配置,提升乡村产业综合效益。
三、 打造平台载体,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一是要打造一批产业园区平台。以乡村产业园区、服务平台等为抓手,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围绕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招商投资融资,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到产业园区和服务平台等配套建设中,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农户、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嵌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二是要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财税、科技、物流、电子商务等政府服务和生产服务的组织体系加快向县、乡、村下沉,整合集成各类服务资源,为市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天候”“拎包入住式”的服务体验。三是要运用信息手段赋能产业。持续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涉农数据,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完善信息共享规则,为涉农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提供有效支撑;鼓励经营主体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