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需重塑乡村人才结构,坚持培留引相结合,构建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吸引返乡大学生、引进外来高科技人才、联动在外成功人士为多元支撑的新型乡村人才体系,为农村发展提供跨领域、跨层级、跨地域的人才保障。
广泛凝聚共识,造好“一个势”。让农村成为人才向往之地,关键要推动价值重塑,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乡村人才、优待乡村人才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把乡村人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党管人才、合理配备人才、积极引育人才的工作合力。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发展潜力和各项优惠政策,推动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向农村转移,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乡村人才干事创业搭建良好平台。积极探索乡村人才职称评定机制、绩效奖励机制,对乡村人才创业扶持、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予以优待,提高社会价值认可度。村两委要树立“大人才观”,给予乡村人才更多的情感包容和价值肯定,营造开门纳才、善待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激发乡村人才活力。
强化技能培训,办好“一个班”。本土人才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各级政府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紧跟社会发展趋势,适应农村生产方式变化,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农技人员走进农村,开办“技能培训班”,系统讲授种养业、旅游业、加工业、服务业相关专业知识,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不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村两委要坚持以产业带人才、以项目育人才,采用“夜校”“院坝会”“结师徒”等方式,围绕发展堵点、技术难点、生产弱点,组织能人传授技巧、分享经验,不断扩大乡村人才培养面;鼓励农民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生产运用能力,拓展就业创业覆盖面。
大力引进人才,打好“一张牌”。农村发展仅靠本土人才还远远不够,要以乡音、乡味、乡情为纽带,打好“感情牌”,大力回引在外人才、吸引外生人才。各级政府要依托本地在外企业家商会、人才招聘会等,搭建人才回流渠道,引导在外务工人员、成功人士、毕业大学生等回户籍地、工作地、感情地创业发展;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帮助外生人才安家落地。村两委要开好本土人才返乡座谈会、外生人才来乡接洽会,给他们讲发展、讲机遇、讲未来,引导他们回乡创业;采用发信息、打电话、致函电等方式,与本土在外人才、外生来乡人才保持密切沟通,争取他们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提升配套服务,筑好“一个巢”。给乡村人才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各级政府要加强水、电、路、通信、物流“五网”建设,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构建道路联通、物流畅通、信息互通的保障体系;推动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殡葬等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让乡村人才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村两委要优化内部环境,积极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为乡村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大力营造筑巢引凤、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做好人才管理,建好“一个库”。乡村人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推进规范化、系统化、数字化闭环管理,实现乡村人才的有序更替。各级政府要探索建立乡村人才管理制度、登记制度,为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颁发证书;加强城乡人力资源调配,做好城乡人才统筹使用,推动城乡人才有序流动。村两委要分门别类建立本土人才、外生人才、在外人才台账,进行阶段性更新和过程性管理,建设完整、规范的乡村人才信息库,形成对乡村人才存量、增量、流量的动态掌控;积极为在库人才匹配资源、安排任务,让乡村人才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和空间。
强化党建统领,夯实“一座堡”。基层党支部是乡村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坚实依靠。各级政府要探索建立乡村人才培养、回引考核机制,指导农村党支部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成为乡村人才情感之家。村党支部要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村两委干部政治素养,积极帮助乡村人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员意识,给乡村人才扎根基层、放手发展做好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