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组织是保障。近年来,道县柑子园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锚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其中五福村的种桑养蚕产业和善祥村的把截萝卜产业成效卓著,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双引擎”。
五福村:智慧蚕桑织就“助残增收”新丝路
在湖南省道县柑子园镇五福村的千亩桑园里,智能化养蚕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通过“党建引领+智慧农业+助残共富”的创新模式,不仅让传统桑蚕产业焕发新生机,更成为残疾人就业增收的“温馨港湾”。
党建引领,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柑子园镇党委、政府以“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助残共富”为核心思路,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市场调研,主动对接湖南省瑶都国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流转800多亩的优质土地用于建设桑蚕养殖基地。目前,湖南省瑶都国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期租赁土地共计2900余亩,其中已经种植桑树1000亩,生产基地占地20亩,办理流转土地证865亩;建设智慧养蚕示范中心3栋大蚕房3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1500平方米,冷库2个1500平方米。2025年6月,3栋3000平方米的智慧养蚕示范中心正式投产,配备自动化喂料系统、温湿度智能调控设备,实现养蚕全程机械化作业。柑子园镇党委书记王书剑介绍:“党员干部包户走访,不仅解决了群众顾虑,还协调供电、水利部门保障基础设施,让企业安心落地。”
五位一体,构建共富产业链条。项目采用“公司+基地+村集体+合作社+供应链”模式,形成多方共赢格局。土地流转让农户每年获得稳定租金收入。目前,桑蚕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53个就业岗位,其中13户困难群众和15名残障人士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元。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创始人赵媛本身是残疾人,她打造的“残健共融”就业平台,让残疾员工与健全工人同工同酬,通过“以残带残”模式帮助更多特殊群体融入社会。此外,基地还为留守妇女、老人提供分拣桑叶、蚕茧包装等轻体力岗位,日均工资达120元。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五福村,科技赋能成为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智慧养蚕示范中心引入“蚕房管家”系统,可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光照等参数,确保蚕宝宝在最佳环境中生长。通过“小蚕共育+大蚕分养”模式,技术员统一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降低养殖门槛,村里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都可以轻易上手。赵媛介绍:“我们采用自动化上蔟架和摘茧机,5个人1小时就能完成15张大蚕的饲喂工作,效率提升3倍以上。”目前,基地蚕丝品质达一级和二级标准,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各地。未来,公司还将大力推行新的科学种植体系、自动化养蚕体系、智能化工业织造,努力推动湘绣丝绸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善祥村:千年萝卜种出“品牌致富”大产业
在道县善祥村的萝卜种植基地,连片的“雪玉巴截萝卜”长势喜人。这个有着千年种植历史的传统作物,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品牌化、深加工、电商化“三驾马车”,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党建引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柑子园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政策支持,改善栽培设施条件,通过规范化管理,发展带动一大批萝卜种植专业户,将萝卜种植发展为当地主导产业,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把截萝卜种植面积已从500亩扩大至3300亩,把截大洞主要涉及的善祥村、柑子园居委会周邝、兴隆自然村,共种植萝卜1300亩,是把截萝卜核心产区,辐射带动周边柑子园、燕石洞、三海洞等3个村种植萝卜2000亩。为破解种植瓶颈,柑子园镇党委积极争水渠和机耕道建设项目,改善灌溉和运输条件。当前,在把截萝卜核心产业区已修好2000余米产业路、1100米机耕道和1000米水渠,方便了群众运输及生产生活出行。同时,党员技术服务队定期开展田间培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萝卜亩产量。
三产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延长产业链,柑子园镇成立合作社,引入湖南雁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把截萝卜进行品牌化打造。同时,建设把截萝卜加工厂,厂房面积约1100平方米,用于加工、制作、销售工序复杂、附加值高的干萝卜、火烧萝卜,形成“种植-加工-销售”闭环。农户可自主选择三种合作模式:种植户以0.6元/斤的保底价格向企业出售鲜萝卜;土地流转农户每年获500元/亩租金,同时在基地务工;企业还提供清洗、分拣、腌制等岗位,月均工资达3500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鲜萝卜经加工后制成干萝卜(30-45元/斤)、火烧萝卜(50-60元/斤),附加值提升10倍以上,预计帮助村集体增收5万元。
品牌突围,抢占市场高地。2024年,村党支部牵头注册“雪玉巴截萝卜”商标,通过系统化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村“两委”组织种植户先后参加湖南省农产品博览会、永州市蔬菜博览会等重要展销平台,凭借其独特的红皮白肉、脆嫩多汁的优良品质,一举荣获2024年永州“十大畅销蔬菜”称号,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在2024年东盟·湖南(永州)名优产品交易会上,“雪玉巴截萝卜”与多家果蔬分销公司成功签订长期供销协议,成功打入高端生鲜市场。同时,合作社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直播、社群营销等新模式,使这一千年地方特产走出湖南,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到“畅销全国”的跨越,品牌附加值显著提升,带动萝卜种植户年均增收超过20%,真正实现了“创一个品牌、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从桑蚕吐丝到萝卜成金,道县柑子园镇通过“党建+产业”双轮驱动,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五福村,智慧桑蚕产业不仅帮助村集体增收5万元,解决周边群众100余人就业问题,更构建起“残健共融”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善祥村,小小萝卜带动300余名群众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这正是党建引领下,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真实写照。未来,道县将继续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更多特色产业集群,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