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湖北竹溪河畔的“武陵不夜城”灯火璀璨,而城内的“土货小店”,店主李玉英正对着镜头如数家珍道:“家人们,今天推荐的是咱们竹溪洛河的清明前毛尖,高香味醇、唇齿留香……”直播间里,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这位从小辍学的农村大姐,从传统便利店主蜕变为拥有近万粉丝的“网红主播”。她的故事,正是竹溪县以“多元直播”激活乡村经济,让“流量”变“增量”的生动缩影。
从“赊账困境”到“流量破局”
几年前,李玉英在竹溪县城经营茶叶小店,却深陷发展困局,本地茶商低价竞销、赊账成风,资金链几近断裂。“卖的越多,亏的越多,雪球越滚越大!”使她愁眉不展。
转机始于竹溪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的一次经营指导:“李大姐,你形象好,口才也不错,时下正流行带货直播,试试拍短视频吧?”在客户经理手把手指导下,李玉英注册了抖音账号,首条展示竹溪龙王垭茶叶冲泡过程的视频,出乎意料播放量竟达16万次。
“直播不是简单的吆喝,要讲透产品背后的故事。”客户经理帮她挖掘竹溪茶文化——地处鄂渝陕交界的秦巴山区,竹溪森林覆盖率超75%以上,林下经济发达,所产毛尖茶因“林茶共育”生态种植模式而品质卓绝,被誉为“梅子贡”,并成为当地地理标识。
清晨,李玉英将镜头对准茶园晨雾、采茶场景,结合竹溪蒸盆等非遗美食的茶饮搭配,让直播间成为展示竹溪生态与文化的窗口。半年间,粉丝突破8000余人,线上订单占销售额七成以上,彻底扭转赊账经营局面。
小店“内外兼修”,直播赋能社区
“直播间人气高,更要守好线下阵地。”李玉英的店铺不仅是销售点,更是竹溪烟草着力打造的“雷锋驿站”。2022年,在烟草客户经理共同倡导下,小店成为环卫工人、值岗民警歇脚点、纳凉的好地方,店内逐步备齐茶水、空调和座椅等设施设备。倡导传开后,街坊邻里纷纷点赞:“李老板的茶香,人更香!”本地居民则因驿站温情成为“忠实拥趸”。
这种“线上引流+线下服务”的模式,让小店成为“社区枢纽”的同时,也成为游客的“打卡地”。不少游览竹溪武陵不夜城的游客,慕名而来购买土特产,直播+文旅”融合,李玉英的店铺成为“跟着非遗游竹溪”的推荐站点。
产业链联动,共绘振兴图景
李玉英的成功并非孤例。竹溪县烟草专卖局以“我与客户共成长”为主题,组织客户经理开展“新零售”培训,将直播技巧、社区营销等知识普及至全县零售户。李玉英的案例被积极推广,带动县城小店转型。
为破解物流瓶颈,竹溪烟草联合县邮管部门,为直播商户争取快递优惠。如今,李玉英的茶叶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全国,日发货量超百单。“土货出圈”带动产业链发展。这种“一人带一户,一户兴一业”的效应,正推动竹溪零售户店铺走向新的起点。同时,她的儿子、媳妇也结束外地打工,返乡开起了分店。
一部手机,让“小生意”有了“大舞台”;多元直播,让“土山货”成为“香饽饽”;一个好思路,让小县城的“宝藏小店”越来越受欢迎。它们如点点星火,串起一条条乡村共富路,让乡村振兴提质增速。
夜幕降临,湖北竹溪河畔的“武陵不夜城”灯火璀璨,而城内的“土货小店”,店主李玉英正对着镜头如数家珍道:“家人们,今天推荐的是咱们竹溪洛河的清明前毛尖,高香味醇、唇齿留香……”直...[详细]
可容纳牲畜3万头(匹)进行现场交易,年均交易量为40万头(匹)左右,年均交易额40亿元以上的牛市到底“长啥样”?实践团成员在位于甘南县与内蒙古阿荣旗交界处的欢喜牛市大开眼界:这里居然还有...[详细]
2020年9月,临沂市获批成为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来到临沂,东高庄红色文旅展演感人至深,坡石桥村综合应急救援服务站装备先进,卢官庄合作社的耕作机械让人大开眼界,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