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举措不断完善,在促进解决区域、城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上取得积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更加普惠均衡,面向重点区域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一步落地,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有序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数字素养与技能、信息无障碍和新形态就业保障得到有效促进,数字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
到2030年,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形成较为全面政策体系,在加速弥合区域、城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等差距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缩小区域间差距 持续弥合“数字鸿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3年12月26日,国家数据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出台的总体考虑、发展目标和主要举措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的总体考虑是通过数字化供给、网络化共享、智能化服务等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不仅存在城乡二元问题,还存在着人们通常所说的“数字鸿沟”。
“所以,《实施方案》的目的是完善农村数字设施,完善农村数字公共服务,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以数字赋能‘三农’,帮助农民致富,最终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盘和林说。
《实施方案》指出,要发挥数字经济在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优化社会分配机制、完善数字治理方式,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持续弥合“数字鸿沟”,创造普惠公平发展和竞争条件,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推动数字红利惠及全民,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
盘和林认为,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农业精细化生产,提高农村治理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从而让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都向城市靠拢,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主播借助直播进行农产品销售 图片来源:新华社
培育一批电商赋能的农产品网络品牌和特色产业
《实施方案》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举措,分别是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强化数字素养提升和就业保障、促进社会服务普惠供给。
其中,《实施方案》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提出,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发展“数商兴农”,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开展直播电商助农行动,培育一批电商赋能的农产品网络品牌和特色产业,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强化农产品经营主体流量扶持,为偏远地区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借助互联网推进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经济政策研究专委会主任蔡跃洲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在数字时代,数据资源日益丰富并可大量获取,数据收集、生产、加工、处理、分析、传输的成本也大幅降低,边际成本接近于零。数据成为生产要素,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提炼有效信息,并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各主体间实时传递,极大地解决以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充分问题,并由此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蔡跃洲表示,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组织方式也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更加充分地运用数据要素,借此衍生出以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模式、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