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动员激励广大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介绍,到2025年,济南将选培乡村好青年达到2万人左右,带动3000名以上、30岁左右的年轻大学生回村创业、任职,实现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
据了解,该意见是济南首个以动员激励人才返乡下乡为主题的乡村人才政策。去年以来,济南部署实施了“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基本形成了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共建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4.75亿元,帮扶实施村级民生和产业项目3432个,有力促进了村集体收入、农民收入“双提升”。
两 年 内 带 动 培 育1000名优秀人才
王玉跃表示,在《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到2025年实现的“四个一批”目标:回引一批创新创业的“新农人”,乡村产业带头人达到1万人以上。培育一批扎根乡村的“新青年”,选培乡村好青年达到2万人左右,带动3000名以上、30岁左右的年轻大学生回村创业、任职,实现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培养一批躬耕田野的“土专家”,乡土科技人才达到1000人以上,市级代表性技艺传承人达到250人以上。打造一批善治兴村的“领头雁”,回引4000名左右在外人才充实进村班子,每个村常态化保持3名以上村干部后备人选。
“《实施意见》聚焦‘引得来’‘干得好’‘沉得下’‘留得住’4个方面,立足我市实际,提出了21条措施。”王玉跃介绍,为达成上述目标,济南将聚焦“引得来”,健全开放型的人才招引下沉机制。明确组建“乡村振兴海右智库”、健全在外优秀人才库、开展创业团队招募合作行动、实施“海右菁英”助力乡村招引计划、实施定向专业人才“富农助农”行动等5项措施,推动各级持续加大对等各类优秀人才的招引力度。
聚焦“干得好”,健全多渠道的人才培育提升机制。提出了实施创新创业培育提升行动、乡村人才“师带徒”机制、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学历教育、基层带头人领航培育工程等5项任务,加强对各领域乡村人才的培训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聚焦“沉得下”,健全组团式的人才指导服务机制。包括选派乡村振兴“科技顾问”“文化顾问”“金融专员”“法治专员”以及设立“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健全专家服务基地运行机制、开拓农村创新创业应用场景等6项措施,确保各类人才下沉基层有渠道、有平台。
聚焦“留得住”,健全精准化的人才支持保障机制。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育、人才待遇保障、创新创业支持、以赛引才、分级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等5个方面明确具体措施,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事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济南的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辽阔天地,是一片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也是一片成就梦想的广袤沃土。”王玉跃说。
对优秀乡村人才每人每月给予奖励1000元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培育好乡村产业带头人至关重要。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王奉光表示,“乡村产业带头人”主要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创办人、负责人等,他们中有许多视野开阔、观念新颖、善于经营、热爱家乡的优秀人才,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关键力量。
用完备的政策吸引人。济南将在坚持财政优先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在资金上倾力投入,统筹“一村一业”、“泉韵乡居”、衔接补助等资金,每年选取500个左右的村庄,重点扶持规模化、融合型的产业项目;在资源上全力保障,今年济南将覆盖50%左右的行政村;在资本上聚力助推,持续深化政银战略合作,不断丰富普惠金融新场景,着力降低融资门槛。
以宽广的平台凝聚人。济南将重点实施“三大行动”:创业团队招募合作行动,面向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广泛招募优秀人才组建创业团队,与村集体、乡村企业共同创办经营主体;专业人才“富农助农”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按照“一区县一团队、一街镇一师”的原则,聘请专家学者、专业人才担任“乡村规划师”,共建和美乡村;创新创业培育提升行动,聚焦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分层分类开展技能培训。
靠机遇满满的事业留住人。济南计划构建“三个体系”:以赛引才、以赛选才的招引体系,面向国内外优秀人才,每年举办一次乡村振兴“四创”大赛,推动更多优秀人才、优质项目落地济南。产学结合、科技赋能的支撑体系,试点推行“科技合伙人”模式,招引高层次人才组建15支农业专家团队,建成15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绩定级、实干为上的评价体系,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示范带动为导向,完善人才分级分类评价机制,同步完善示范型经营主体创建体系。
此外,王奉光介绍,对获评齐鲁乡村之星、“海右计划”乡村振兴人才的,每人每月给予奖励津贴1000元,每年集中发放一次,不断增强广大人才的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
“土专家”“田秀才”也能评职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发布会上,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秀志说,“围绕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我们将坚持本土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持续健全完善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的长效机制,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做好“引”的文章。加强返乡入乡创业政策扶持,全力支持大学生、农民工、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个人贷款最高额度达到60万元(包括创业贷款30万元、商业贷款3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达到1000万元(创业贷款、商业贷款分别为300万元、700万元),可登录山东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线上申请办理。
持续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面向市内外企业家、创业者等,在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扩大招募规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努力实现农业街镇全覆盖。
做好“育”的文章。聚焦技能人才,遴选设立“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从事乡村产业的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生产能手,定期开展技艺传授、技能交流、带徒传技等活动。聚焦产业人才,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高级研修班,着力培育农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开展“送培训进乡村”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做好“用”的文章。组织开展“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活动”,推动农业领域专家人才更好服务我市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与省农科院交流合作,探索成立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发挥省农科院农业技术人才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做好“留”的文章。落实人才待遇保障,做好乡村振兴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泉城人才服务金卡”,提供创业投资、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服务,让更多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制度,打破学历、论文、科研成果等条框限制,推动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和“田秀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