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新春第一会”,迭代升级了“六区一高地”建设体系构架,为重庆未来精准画像。大会提出要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上不断探索新路子。如何谱写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今日一起聚焦。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交织叠加,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是一道回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必答题”。过去一年,重庆主城都市区与山区库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缩小至1.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24:1、较2023年缩小0.04。全市连续2年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居全国第1。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按照“新春第一会”的安排部署,重庆将全面落实《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2025年行动方案》部署,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同互促,重点抓好“三个加快”、实现“三个新突破”,完善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米本家在发布会上提到,到2025年底,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23:1。加快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在健全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和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济、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体系等等方面。今年的首个工作日,重庆就以攻坚之势,推出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开工投产超三百个重大项目,加速提升城乡间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影响力辐射力大为增强。
去年11月28日,执行首航任务的“创新15”轮驶离重庆港,标志着重庆港—宁波舟山港江海直达航线正式开通,更标志着重庆乃至西部地区迎来“海轮时代”。2025年的首个工作日,1月2日,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建成验收,新田港的吞吐能力从625万吨,跃升到2100多万吨。
主城都市区能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力提效。“2小时重庆”交通圈加快成形,有力地促进了产业、人口和要素向有比较优势的区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今年,重庆将实施产业引领、创新策源、开放带动、服务示范、中心城区赋能“五大行动”,在增强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方面,重点支持万州、永川打造城市副中心,支持黔江等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米本家表示,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占比要达到42%,重点是支持万州、永川打造城市副中心,提升15个潜力地区区县城镇化水平,中心城区以外区县城镇化率要达到63%。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拥军提到,在中心城区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满足住房、收入标准条件即可申请市级公租房。2025年我市将分配公租房2.5万套,为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住房保障。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伟在发布会上说,将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重点规划类、特色规划类村庄作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优先进行规划建设,带动人口、资源、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
加速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重庆还加力实施“四千行动”,即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并进一步加强政策供给、要素保障、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今年初,江北区复盛镇华山村近500名村民分得了新年“红包”,一起去看看。
新年伊始,不少村民都收到了来自集体经济组织的“红包”。在江北区复盛镇华山村,495名村民每人分得300元,还有价值150元的年货。得益于“党支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当地“农旅文体教”融合提速发展。
农民腰包“鼓起来”的背后,是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今年,我市将迭代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数字化转化,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
市委农业农村委工委委员、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莫杰告诉记者,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助推农民群众“钱袋子”更加殷实。一是全力打造新时代的“巴渝粮仓”;二是全力培育巴渝名优“土特产”金名片;三是全力推进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新模式。
“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未来工厂+未来市场”,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为农业增产增收带去源源不断的新养料。数智技术加持和赋能下,广袤田野上释放出怎样的新活力呢?再一起去田间地头看看。
走进位于潼南区的琼江种业基地,13米长的全自动播种流水线上,工人将育秧盘放上传送带,经过机器全自动操作,完整的育秧盘成品就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数智技术的加持,带来了农业要素集约化、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功能多样化。在潼南,当地率先建成“数字农业大脑”,可对全域35亿个地块属性数据进行无缝叠加及智能分析;在开州,当地打造农业数字化综合体系,科技加持让一个个蔬菜大棚变身智慧工厂;在酉阳,当地利用数字技术实时收集稻田生长、蟹田养殖等数据,持续提升稻米品质。新的一年,重庆还将不断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让乡村振兴有“质”又有“智”。
市委农业农村委工委委员、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莫杰表示,将建设生猪、脆李、柑橘、肉牛等产业大脑,推广无人驾驶农机、智能拖拉机等新技术,培育一批未来农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电商直播新业态,探索实施“定制农业”等特色电商营销模式,数字乡村水平达到45%,保持西部第一。
全力加速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重庆乡村发展规划出清晰的路径。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巴渝乡村必将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