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数字传播与乡村文化振兴”山东社科青年学术研讨会在菏泽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菏泽学院等30余家院校和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会议收到论文200余篇,举办学术报告8场,分论坛研讨2场,共谋数字传播发展新思路,谱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此次研讨会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菏泽学院、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菏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山东省社会科学发展交流会承办。开幕式由菏泽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田智祥主持,菏泽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建昌致开幕辞。山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伟红、省社科联学术部二级调研员牛秀琳、菏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鹿展、菏泽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赵晓龙、菏泽市社科联副主席郭文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
主旨发言阶段,分别由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临沂大学党委书记王焕良作题为《优质均衡视域下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价值遵循、生成困境与实践路向》的主旨报告。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孟建教授作题为《推进乡村振兴与非遗文化传播》的主旨报告。
主题发言阶段,分别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原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明洋教授作题为《数字传播时代文化“两创”县域实践体系的建构》的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刘海龙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逻辑及对乡村治理的挑战》的主题报告。山东师范大学期刊社总编、中国新闻教育史学会常务理事张冠文教授作题为《智能传播时代数字素养教育范式的创新》的主题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李志远教授作题为《傩戏数字传播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的主题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朋进作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认识误区与数字传播实践创新》的主题报告。菏泽学院潘守皎教授作题为《牡丹文化及其数字传播路径探析》的主题报告。
10日下午,与会青年专家围绕“数字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研究”两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涉及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村数字素养教育、乡村数字传播、水浒文化的现代传播研究、牡丹文化的现代传播、鲁西南非遗文化数字化等研究领域,思想的碰撞,语言的交流,不断激发与会专家新的学术思考,并为以后的实践创新明确了方向。分论坛一由菏泽学院高辉博士主持,潍坊科技学院丁莹莹教授评议;分论坛二由菏泽学院孙琳博士主持,菏泽学院刘玉芝副教授评议。
随后,由菏泽学院科研处处长卜万奎主持闭幕式,二个分论坛评议人进行了总结。卜万奎最后总结,指出本次会议有几个特点:
一是参与人员多,自2月底发布征文通知,截止到3月25日,共收到相关论文200余篇,时间紧、任务重,参与人员的热烈,体现了广大研究者对数字传播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极大关注,这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致力于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
二是与会专家研究领域广、聚焦性强,从乡村数字素养教育、乡村数字传播至水浒文化的现代传播研究、牡丹文化的现代传播、鲁西南非遗文化数字化等多角度,围绕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聚焦于数字传播与乡村文化振兴,时时碰撞激发思想火花,相信更能起到以文会友的作用。
三是青年团队合作层次深,此次会议依托“乡村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和“水浒文化传播与传承创新”青年团队,聚焦数字传播与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文化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承担国家古籍出版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咨询或研究报告批示30余项,两个团队均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
这次研讨会,旨在探讨数字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村民数字素养提升、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等重要问题,发挥团队优势,助力青年社科人才成长,推出有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打造数字时代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学术力量。
此次研讨会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菏泽学院、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菏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山东省社会科学发展交流会承办。开幕式由菏泽学院党委委员、副...[详细]
4月2日,北京市启动了第一批“数字京村”建设工作。“数字京村”是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面向村级统一部署的数字化系统,是北京市级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数字乡村建设的“...[详细]
在“网红”直播带货方面,谷堡镇2020年最先开始邀请网红直播带货,其他乡镇看到甜头也纷纷效仿。在2023年,仅平滩村就开展大小直播50场,带动全村猕猴桃销售量50万斤左右,成交价在200万元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