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重大机遇。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其中,各级各地气象部门依托自身优势,在鼓起村民钱袋子、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深度融入、积极作为,成效显著。
本期“和美乡村”撷取部分亮点进行展示,且看“数字化”如何勾勒乡村振兴新画卷。
坐标:山西省长治市沁县
用数字化“唤醒”乡村活力
数字平台参与共管村级事务;在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基础上调整维护方式,在市场大数据基础上调整种植规模;建设农业生产监测站和5G智能云平台……如今,在山西省长治市,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受益于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新探索。
数字化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
“谢谢大家,感谢你们这么快就给我办理了低保!”沁县杨安乡佛堂岩村的老党员郭长德发自肺腑地跟入户的杨安乡政府工作人员说。
因为郭长德刚做了胃病手术,且无稳定收入,故在“联通数村”数字平台向当地政府申请低保救助,乡政府工作人员在看到信息后按照程序第一时间办理,获得了老党员的高度赞扬。
近年来,沁县杨安乡借助“联通数村”数字平台,实现对“人、物、事、组织”可视化、网络化管理,打造线上服务窗口。通过“小屏+大屏”的数字蓝图入口,村民可以将手机、电视、电脑等接入平台参与共管村级事务、了解惠民政策、办理便民事务、学习科学技术。乡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入户检查时,结合接诉即办工单,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网格内协调,在乡村里解决。据了解,平台运行以来,已经处理村民诉求200余条。如今,在杨安乡,手机逐渐变为“新农具”,数据逐渐化身“新农资”,帮助乡村解决了一个个治理难题,还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营造出多听、细学、深思的文明乡风。
数字农业让农民更“慧”种地
“2至3日有一次小雨天气过程,伴随降雨气温明显下降,你们要采取保暖措施。”4月1日,长治市潞城区气象局工作人员来到山西云岩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气象服务。
“虽然我们建立了智慧农耕系统,但你们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也很重要,我们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大风蓝色预警后,及时加固大棚设施,闭棚防风,保证了棚膜、设施及大葱幼苗的安全,减少了损失。”公司经理王宁说。随后,他打开“神农口袋”APP,里面汇聚了种植养殖、农事操作、作物品种、播种面积、采收记录等事关农业生产经营的全方位数据。王宁边介绍边指着大棚中的电子显示屏告诉笔者,“显示屏和系统是一体的,种植户可以通过大屏查看大棚内的气温、气压等实时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在手机上看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防控,大大保证了葱苗存活率。”
不足二十平方米的田间智能监测设备区,虫情测报仪、作物长势监测设备、智能气象环境监测设备、智能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一应俱全。现代科技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迎刃而解。
在沁县沁州黄镇轻城村,5个全智能化温室大棚自动卷帘正在徐徐上升,自动放风、植物补光、营养补给、水肥一体、视频监测、参数监测,一个全自动现代化的“5G+”智能云平台和配套建设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5个大棚目前已经申报了省级数字乡村建设示范项目,现在大棚内种植的是羊肚菌,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7万元左右收入。”轻城村党支部副书记邓耀先介绍。
在“数字+农业”新生产模式下,农民从以前的会种地转变为现在的“慧”种地。小小的田间智能监测设备区、全自动化5G智能云平台便是“物联网+农业”新生产模式下的缩影,让“数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张亚军 刘萌珂 刘鹏)
坐标:黑龙江省宁安市
数字赋能让禾黍香飘万里
风车、稻田、栈道、流水、村落、炊烟……这油画般的风景所在地就是上官地村,它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中部渤海镇,是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石板稻米的核心产区、著名的响水大米原产地。上官地村紧邻国家级3A景区玄武湖农业公园,田园农耕文化和江南水乡美景相互交融,有“塞北江南”的美誉,202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美丽乡村”。
近年来,宁安市以实施乡村战略为总抓手,坚持“以文促旅、以商带农、农旅结合、智慧发展”新思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全面振兴。
好气候代言好产品带旺兴村路
响水大米俗称“石板米”,米粒青如玉、晶莹剔透,因其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而得名。石板米之所以品质优良,得益于其生长在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中,其生长的土地为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火山岩浆流淌凝固而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石板地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等物质含量极为丰富。
“村里决定带大家做有机种植后,气象部门适时给我们提供了气候品质认证,增收成效非常明显。”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褚丽娟,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自2018年开始,宁安市气象局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行动,连续三年为“石板大米”提供气候品质认证支持,以好气候成就好产品为招牌的石板大米开始走向国际。
“品质得到认证,我的大米销售更有底气,收入比以前增加好几倍!”村民杨富河笑呵呵地说。
石板大米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给乡村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村里开始设置石板大米水稻断面展示区和智慧农业体验区,体验区以现代化科技田间管理与传统农耕相结合的有机石板大米产业为切入点,打造了集旅游、度假、娱乐、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稻作农业公园。据了解,上官地村全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旅游年收入突破100万元,并辐射带动周围村屯经济发展,受益村民约5000人。在体验区内沿湖建立的稻作馆、稻田景观栈道、党建文化广场、红船码头……再现了“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现”的美好图景。
科技服务成就美丽乡村典范
2023年,牡丹江市开展“溯源东北,我为黑土地代言”系列电商赋能行动,全市第一个乡村振兴电商直播基地落户在渤海镇上官地村。
东方甄选董宇辉、乡村爱情演员刘小光等网红主播先后打卡上官地村,开辟石板大米网络销售新渠道,全国各地媒体也频频驻村到访,“种米姑娘”“雨佳农产品”等本地网红崛起,使得电商直播基地变成网红打卡地。此外,村里还引入智慧农业系统,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专家联盟,在作物生长期为示范基地合作社和农民提供全链条精细化专业生产建议,切实推动了当地农产品推广和农旅的深度融合。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石板大米丰产丰收保驾护航,近年来,宁安市气象局决定打造“百亩庄主田”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目前先后在上官地村建成并投入运行石板田梯度气象监测站和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工作站,对石板田及水稻冠层温度进行可视化动态监测,为石板大米产业发展提供智慧气象数据支撑。
发展特色现代化乡村产业,打造农业旅游、历史文化游、特色农产品供应、产学研等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条……玄武湖畔上官地村,就这样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典范。(张翠娥 张晓卿)
坐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添“智”提质 打造数字乡村样板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及伦晚橙中鲜。历经12个月生长期,伦晚脐橙终于上市了。在我的直播间下单,富川脐橙现摘现发……”3月2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俩源村石磊脐橙种植基地,穿着瑶族服饰的何女士正在直播带货。一旁的种植户奉前友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荒废的山坡,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引导农户种植伦晚脐橙,既增加了农民的收益,也推动了当地林果产业发展。
科技服务升级 电商助农尝新
“去年雨水好,脐橙大丰收,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途径把脐橙销往各地,农民的收入也大幅提升。”福利镇浮田村党支部书记奉秀英表示,电商助农,既是带货,也是给乡亲们致富带路。
富川是广西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在田间地头,直播成了一些农民的“新农活”,手机成了农民的“新农具”。为助力脐橙特色产业发展,县气象局在脐橙种植基地建设两个农田小气候监测站,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起草地方标准《地理标志农产品 富川脐橙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程》,联合多部门申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气象服务中心,持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走进贺州农投富川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新鲜采摘的脐橙经集中清洗、分拣、包装,发往全国各地。富川瑶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主任程智忠说:“2020年以来,通过培育本土农产品带货网红和电商从业主体,富川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超44亿元。”
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富川围绕“一张底图、共享联动”的发展模式,聚焦电商服务、数字素养、新型业态领域,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2个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85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
数字化打造 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过去,村子里几家人才能拥有一条宽带,如今,家家有网络,乡村通5G。2023年,富川新增5G基站230个,5G网络信号覆盖率达97.44%,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这是一个洗净尘埃、古韵悠然、网络畅通的美丽乡村。”在朝东镇岔山村,前来品尝油茶和特色小吃的游客李女士赞不绝口。2020年,岔山村以建设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实现了全村综治监控全覆盖,全村商业级无线WiFi全覆盖,以“互联网+古村+美食”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网红旅游村的转变。
清澈见底的村中溪流,层峦叠嶂的秀美山峰,历史悠久的人文古迹……这些引人入胜的文旅元素,在富川随处可见。近年来,富川以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探索“电商+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以明城古风为核心,以西岭生态康养、古道文化探秘、慢城休闲度假为主的“一城三廊道”全域旅游格局,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塑造了“橙香富川·瑶韵慢城”旅居目的地新形象,被评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气象部门也不断挖掘气候资源潜力,协助推动“中国天然氧吧”和“广西避暑旅游小镇(景区)”落户富川。
无人机进入田间地头,气象、病虫害等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参数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调控;空气质量不断提升;农产品登上数字化快车销往各地……乡村振兴,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内生动能不断被激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坐标: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
“贵长”果农,“流量”变“留量”
时下正是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16.7万亩“贵长”猕猴桃疏蕾的最佳时机。说起种植面积贵州第一、全国第三的猕猴桃产业,修文县谷堡镇上硐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成厚对今年猕猴桃的收成信心满满,他说:“以前种猕猴桃天气不好怕影响产量;后来产量上去了,又愁销路;再后来销路和产量都上去了,又担忧价格。现在,数字经济和气象保障作为‘四梁八柱’为猕猴桃产业保驾护航,我们啥都不愁了。”
在刘成厚心里,如果老百姓种植猕猴桃丰收了,钱袋子却没鼓起来,一切都是白费劲。如何做到果篮子满了,钱袋子也鼓了?上硐村用三个“解码器”同时发力,成功破解“流量”变“留量”的密码。
气象助力 “数字”成就“数智”
“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用好气象数据,帮助我们趋利避害搞好生产,妥妥地把钱赚了才是硬道理。”刘成厚这样说。
如何利用好气象数据?刘成厚举了个例子,“四月底到五月初种植户就会给猕猴桃花朵人工授粉,若不搞准天气,很可能授粉的成本都会打水漂。天气预报和气象数据要用好,只有抓住降水空档期进行授粉,坐果率才高。”每年的7到8月是贵州雨水较为集中的时段,若藤蔓长时间被雨水浸泡,猕猴桃果子长势不好,进入9月就算有充足的光照糖分也会跟不上。如何解决?上硐村果农们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指导意见摸索出办法:若遇干旱,夜间浇灌或滴灌;若遇多雨,就清沟排涝。这既取决于种植户多年的种植经验,更依赖于及时的气象信息支撑。
另外,春夏两季的冰雹以及霜冻和干旱让当地村民没少吃亏,尤其是2022年夏季到2023年春季,大范围、长时间的连旱对猕猴桃长势影响明显。为减少损失,气象部门根据准确的预报预测及时提出对猕猴桃保苗、保果的建议,同时抓住降水时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最大限度力争“冰雹无忧”“干旱缓解”。
现如今,品牌效益就如同“名人效应”一样。修文县气象局联合相关部门依据猕猴桃种植区域的光照、降水、气温等7类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合生育特性、品质需求挖掘气象新质,成功申报“贵长”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实现“数字”变“数智”。
“电商+直播” 助力商机无限
早些年,修文县的猕猴桃主要以公司统一收购为主。如今“贵长”猕猴桃却以统收+商贩+物流+直播带货的方式全方位销售。
在谷堡镇,以前通常以“熟人介绍”的方式,将成熟的猕猴桃运往镇上再以邮政的方式寄出。后来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上硐村以村委会的名义率先与物流公司直接对接,在减少果农运输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物流速度,既保障果农的利益,又满足客户需求。
据统计,2022年上硐村在1个月的时间里就通过物流售出1.3万单猕猴桃,2023年总计售出近两万单。就如闻名国内的贵州镇宁“蜂糖李”一般,“贵长”猕猴桃在与多个商家强强联合拓展市场的同时,通过电商“大杀四方”。
在“网红”直播带货方面,谷堡镇2020年最先开始邀请网红直播带货,其他乡镇看到甜头也纷纷效仿。在2023年,仅平滩村就开展大小直播50场,带动全村猕猴桃销售量50万斤左右,成交价在200万元以上。就如刘成厚说的那样,以前叫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不仅要酒“香”,还得会“吆喝”。“只有把总的‘流量’做大,才能有更多‘留量’空间。”刘成厚如是说。
在“网红”直播带货方面,谷堡镇2020年最先开始邀请网红直播带货,其他乡镇看到甜头也纷纷效仿。在2023年,仅平滩村就开展大小直播50场,带动全村猕猴桃销售量50万斤左右,成交价在200万元以...[详细]
人民银行阿里地区分行指导辖区农行强化“掌上银行”本地化改造和推广,大力开展乡村“掌上银行”发展工程,针对乡村振兴需要专门推出“乡村版”掌银,针对中老年群体推出“大字版”掌银,针...[详细]
为扎实贯彻落实确保粮食安全工作要求,河北银行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产品、服务及业务模式创新,聚焦产粮大县,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场景,持续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为构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