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5日讯 近年来,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人大履职的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代表专题活动,引导和动员人大代表聚焦本地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为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贡献人大力量。
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牌
“这几年我们不断改进梨树种植的同时,还致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并成为了致富产业。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及村里的发展变化,村民王玉庆高兴地说。
从以前产业结构单一到如今的乡村旅游产业全面开花,山阳村实现了华丽蝶变。近年来,饮马镇人大在山阳片区建立了“乡村振兴代表小组活动室”,人大代表、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依托山阳村得天独厚的农业文化遗产,抓住山阳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契机,利用博陆山风景区、特色农耕文化等做好结合文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借助村内千年千亩梨园等自然资源,对博陆山进行整体保护性开发,积极探索千年梨园与节会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举办“山阳梨花节”,大力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将博陆山由原先的一座荒芜的石头山变成了集自然风光、红色教育、历史古迹、农村习俗、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培育的“山阳大梨”特色品牌获评国家级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逐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增色。
赶潮谋变,做好合作社帮扶牌
为改变大棚葡萄易受市场因素制约这一现状,昌邑市人大代表、西永安村党支部书记马增亮自筹7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昌邑市西永安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保护生态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探索出一条合作社和农户相互促进、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马增亮的带动下,合作社现有葡萄种植大棚35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31个,莲藕种植、养殖鱼塘3700亩,注册的“永安洼”绿色商标成为当地亮丽的“名片”,每年可为群众增收7500多万元,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村群众提升幸福感的直接指标。村子富了,马增亮就带领党员群众先后为村内大街小巷铺砖4万多平方米,新植绿化树木1600棵,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还陆续建设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整修老年活动中心1处,建设了2520平方米的二层商铺,西永安村的面貌日新月异。
产业推动,做强多元化富民牌
“我现在种着70多亩文冠果树苗,两年苗每亩地收益三四千元。一年下来仅这一项家庭收入就达20多万元。”东利渔村村民王成文说。
而在前几年,东利渔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主要依靠盐场。昌邑市人大代表、东利渔村党支部书记朱言波上任后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开辟更多产业路径,充分利用东利渔村土壤偏碱性的特点,引进了蜜薯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300亩,同时打出了利渔小米、利渔蜜薯等品牌。
如今,多元化产业结构正在东利渔村变为现实。在村南1500亩盐碱地里,富翔清洁能源龙池100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项目全面进入建设阶段,成为东利渔村实现产业跃升的又一强力引擎。朱言波说,项目建成后还将推广“上电下渔”模式,充分利用太阳光辐射发电,下面修建养鱼池,发展浅水渔业,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是等不来的,只有真干、实干才能振兴乡村。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不负人民的重托。”朱言波的表态,也代表了昌邑人大代表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