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甘肃会宁:“小杂粮+苹果”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2025年11月05日 来源:白银日报

近年来,甘肃省会宁县始终锚定“特色兴农”主线,以“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为骨架,通过合作社引领、科技赋能、农文旅融合等多元路径,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头寨子镇依托本地资源深耕苹果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果种挑选、果树培育和管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下功夫,将苹果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走进头寨子镇苹果基地,红彤彤的苹果缀满枝头,就像一个个红灯笼。风一吹,果香扑鼻而来,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筐,欢声笑语在果林里回荡。

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苹果种植、加工、销售、新品种苗木培育为一体的企业。近年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会宁县头寨子镇、河畔镇等乡镇流转土地2000余亩。“我们公司共有两个苹果种植基地,今年预计产量可达1000吨。”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龙告诉记者。

在发展过程中,该公司打破传统发展思路,结合不同苹果上市时间差、品种差异化等特点,积极培育早熟、晚熟等各类苹果品种,实现苹果错峰上市,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有效推动了当地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张龙介绍:“我们果园主要有三个品种,早熟品种是从新西兰引进的‘嘎啦苹果’,目前已经销售完毕,当前采摘的是晚熟的富士,还有一个品种是‘维纳斯黄金’。”

多年来,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了苹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让苹果产业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据了解,该公司成功带动周边1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帮扶120户易地搬迁户、295户贫困户脱贫。今年更是为1000人解决了就业岗位,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产业富民的担当。

会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土层深厚,光照充足,让小杂粮深深扎根于此。曾经,糜子、谷子等农作物还处于散种薄收的状态;如今,已规模化种植“金豆豆”,奏响了小杂粮产业发展的“新乐章”。

“今年我们种了谷子、糜子、荞麦、莜麦等多个品种的杂粮,面积达到三四千亩,预计能收获450吨左右的粮食。”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华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这正是会宁小杂粮产业从“零散种植”迈向“集群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合作社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谷子变成了精装谷米,荞麦加工成了细腻面粉,包装精美的礼品盒搭乘货运车送往全国各地。曾经,小杂粮作为原粮直接流通,如今通过品质升级,成了更受市场青睐的优质产品。王华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销售占比40%;线下最主要对接一些省内外超市,总体来说销售前景还是很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采取“科研单位+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将传统的手工种植改为现代化的机械种植模式,依托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农业大学食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合作社实现了种子研发、试验示范种植、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的一体化发展,建成了具有优势特色的绿色小杂粮现代化种植基地。

丰收的意义不仅在于产量的提升,更在于合作社对周边农户的有力带动。小杂粮产业在推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渠道。“我们跟全县的10多个乡镇2000多户农户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每年12月份就上门收购,让农户们没有后顾之忧。”王华表示,下一步要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高附加值的小杂粮品种,延伸产业链。还要继续打造品牌,带领更多的乡亲们一起把小杂粮做成真正致富的大产业!

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会宁县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3.37万亩,苹果种植面积2.6万亩。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甘肃会宁:“小杂粮+苹果”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近年来,甘肃省会宁县始终锚定“特色兴农”主线,以“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为骨架,通过合作社引领、科技赋能、农文旅融合等多元路径,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详细]

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检察院调研乡村振兴和驻村帮扶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要求,11月3日下午,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祝现明一行赴安丰乡渔洋村开展专题调研...[详细]

水城区米箩镇:发展特色产业经济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水城区米箩镇立足“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大棚蔬菜与水果种植,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持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增...[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