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亳州市谯城区:“老三资”变“新三样” 乡村振兴添活力

2025年04月03日 来源:中安在线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亳州市谯城区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将传统的“老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转化为“新三样”(新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有效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杨楼村的新实践

古井镇杨楼村是谯城区通过客货邮实现“老三资”变“新三样”的典型代表。

“这里以前是闲置的老村部,后来区邮政业发展中心帮助杨楼村盘活资源,把这里变成了交邮融合综合服务中心,同时指导我们开展电商快递业务,服务周边企业和村民。”日前,在杨楼村交邮融合综合服务中心,杨楼村党委书记张振民边带领记者参观边介绍,杨楼村通过客货邮融合,将传统的“老三资”转化为“新三样”,有效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该综合服务中心不仅负责接收快递,还设立了直播间,依托当地丰富的白酒生产资源,以直播带货,销售白酒带动一方产业发展。仅电商、直播、快递业务,一年就能给村集体带来200万元收入。

“通过和专业的直播团队合作,我们代理了本地30个厂家的白酒产品,品种有300多种,春节前高峰期,45天销售了1000多万元。”张振民介绍,由于杨楼村所处的位置独特,位于古井镇的核心位置,大大小小的白酒企业聚集于此,一方面,白酒企业需要把产品卖出去,另一方面,村集体可以依托白酒资源壮大集体收入,带动一方发展。如今,依托综合服务中心,把白酒卖出去了,村集体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收入,这些白酒还可以通过综合服务中心直接发往全国各地,实现了各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杨楼村走在了前列。村里还开办了包装公司,带动附近1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产值达5000万元。

此外,杨楼村还建设了屋顶光伏项目,一次性增加了500万元的收入,年均增加120万元。这些新能源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2024年,杨楼村的村集体收入突破700万元,腰包鼓了,村里有能力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如今,行走在杨楼村,路面平整,绿树掩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挖掘产业新潜力

2024年,谯城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全面发展。

盘活三资激发“新动力”。破局村集体三资低效闲置现状,清理资金310笔、1.07亿元,资产1405处、373.23万平方米,资源865处、1173.19万平方米,录入区村集体“三资”数字化监管平台动态管理。建设农产品初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35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加400余万元;振兴农场6.82万亩,年均增加3000万元;坑塘光伏电站61个、屋顶光伏3513户,一次性增加5700万元,年均增加1440万元。

村企合作释放“新活力”。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既有利企业、又惠及乡村的产业项目,实现村、企双向奔赴。全区1434家民营企业累计开展“兴村”项目1760个,“兴村”总数262个、投入资金17.4亿元,农文旅融合、“订单式”生产等互惠共赢项目913个、占比51.88%。

拓宽赛道挖掘“新潜力”。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2024年,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793亿元,村均75.66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村217个、占比91.56%;经营收益1.55亿元,村均65.31万元,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190个、占比80.17%。

乡村振兴新路径

“通过融合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杨楼村开启了‘村级集体经济+电商+快递’的创新发展模式。”谯城区邮政业发展中心主任阎磊介绍,今年1月,通过杨楼村“交邮融合”乡村振兴直播基地日均直播带货约6000件;节后复工以来,业务进入淡季,日均直播带货约2000件。

近年来,谯城区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高质量发展,已成功开通市区到乡镇的公交邮路21条,实现全区客货邮合作镇级公交邮路21个乡镇全覆盖,镇村公交邮路7条,覆盖86个行政村。积极打造“交邮融合+农产品融合”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畅通货物城乡双向流通渠道。通过节点网络共享、末端线路共配、运力资源共用、标识规范统一、试点示范引领等方式,构建起畅通便捷、经济高效、便民利民的区、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不断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全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2023年10月,谯城区“交邮融合+农产品融合”项目荣获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并在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助企降本增效、助产扩容增收是客货邮融合带来的最直观成效。

开展农村客货邮工作以来,谯城区日均运送邮政快件2万余件,已累计运送邮政快件超千万件,客运企业累计增收300余万元,快递企业减少运输成本200余万元,日均上行农产品快递1000余件,带动农产品销售额1.5万余元,实现了农村客运、邮政快递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降低了有关企业的运输成本、配送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了营业收入,促进了农村交通运输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谯城区作为花茶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产能的90%以上。以客货邮融合发展为媒介,通过优化物流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快递效率等方式,让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更为优惠的物流价格,助力“谯城花茶”特色产业发展。2024年,谯城区快递业务量超7.15亿件,全市占比超82%,其中花草茶发件量达5.56亿件,“花草茶”连续5年获评“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以杨楼村为代表,谯城区通过客货邮融合,将传统的“老三资”转化为“新三样”,有效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近年来,谯城区大力推进坑塘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建设,这些新能源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建设,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业态方面,谯城区不断推动村集体参与农村充电桩日常管护,承接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项目,运营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全方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些新业态项目不仅拓宽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渠道,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接下来,谯城区将用好电商直播“先手棋”,聚焦农业农村发展销售难、出行难、物流难以及快递进村量少价高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融合发力,加强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和农村电商培育,开办“交邮融合共享直播间”助农直播和线下网络创业直播培训活动,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同时,着力写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大力推动公交邮路叠加乡村旅游,有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农民获利、企业获益、政府获赞的协同发展模式,让广大农村地区、众多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近年来,谯城区大力推进坑塘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建设,这些新能源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建设,不仅提高...[详细]

武陵山脉深处,陈生成家屋顶的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山路上,电动三轮车在光伏车棚里充电;菌棚中,注水后的菌棒酝酿着丰收的希望。从翻山越岭交材料到“指尖办电”成常态,从零星试点...[详细]

永兴县建立由农业农村、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政务服务中心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按照“一事一策”“一事一班”要求,成立农村建房“一件事”工作推进专班。...[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