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以为会很麻烦,谁知道刷个脸就把‘太阳田’种上了!”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罗场乡寨口村村民陈生成站在自家楼顶的光伏板前,笑眼弯成了月牙。
这背后,是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分布式光伏服务升级的创新实践。2024年,贵州新增分布式光伏项目12652个,新增装机容量75万千瓦,分别达到前十年总和的1.43倍和2.32倍,数智赋能的“阳光经济”正在多彩贵州焕发勃勃生机。
群众办电“零跑腿”
“老陈,对着手机眨眨眼,屋顶就能‘种太阳’!”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铜仁印江供电局缠溪供电所客户经理尹胜的指导下,陈生成通过“南网在线”APP完成身份核验等全流程操作,光伏报装申请像发朋友圈般简单。三天后,56块光伏板在屋顶落地生根,陈生成成了寨口村“零跑腿”安装光伏第一人。
曾经需要翻山越岭交材料的繁琐手续,如今化作屏幕里的会心一笑。“以前种苞谷看天吃饭,现在‘种太阳’旱涝保收。”老陈的账本上,阳光变成了真金白银。
在工业领域,“一证办电”服务同样带来惊喜。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街道小云村,贵州富鼎橡塑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建萍体验到了“输入名称即获证照”的便捷,“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让240块光伏板化身“屋顶印钞机”“每月节省电费四五千元,车间温度降了5℃,产品质量更稳定。”稳定的产品质量,让这家山区工厂的产品远销海内外。
2024年,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将“刷脸办电”“一证办电”服务延伸至农村光伏领域,依托贵州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村民和企业通过“南网在线”APP人脸识别即可自动核验身份、调取产权信息,快速完成光伏报装。
“依托‘互联网+认证’模式,通过‘刷脸办电’‘一证办电’让群众一次都不跑。”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谢兵说,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省分布式光伏“能并快并”。
乡村用能“零距离”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走进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村民们忙碌穿梭着为一个个菌棒注水。
“去年,我们在光伏板下种植了2.7万棒毛木耳,带动村民增收17.2万元。”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派驻洛麦村第一书记王维铎介绍,“农光结合”不仅提升光伏板下土地利用率,也为菌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今年,我们申请到了贵州电网公司25万元帮扶资金,持续盘活光伏板下的闲置土地,扩大菌棒种植面积,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支撑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的,是不断升级的坚强电网。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组织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配套电网规划,精准配套电网项目和投资,2024年,完成农网基建投资63.98亿元。截至2024年底,贵州电网区域累计并网接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1492个,同比增长143%;装机总容量107万千瓦,同比增长231%。
“截至目前,贵州89个县(市、区)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结果均为‘良好’,没有评估为‘受限’的区域。”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贺红艳说,通过不断升级农村电网,实现城市到乡村的均等化服务,保障全省分布式光伏“应并尽并”。
阳光收益“零延迟”
“过去每月跑县城开票,现在在家就能自动到账。”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上坝村村民杨晓珊高兴地说,“每月光伏收益自动到账的叮咚声,比山泉水还清亮!”
这得益于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推出的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代开发票服务,解决了村民因不能及时开票或提供电费发票,导致不能按月完成电费结算的问题。
过去,村民每个月要往返于供电局和税务部门之间,才能完成代开发票拿到光伏收益,而贵州山高路远,村民们出行多有不便。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发现这一痛点后,积极主动与当地税务部门联系,经过多方协商,最后在贵州省税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签订了委托代征协议。
“根据协议,我们通过电网管理平台,在贵州全面实现了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代开发票服务,让老百姓结算上网电费一次也不用跑。”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计划与财务部总经理李德勇介绍,“每月光伏收益统一支付,自动到账,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2024年,贵州分布式光伏发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7%;上网电量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自发自用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那些曾经闲置的屋顶、荒坡,正变身“阳光银行”,绘就出一幅“绿电惠民、生态富民”的新图景。
武陵山脉深处,陈生成家屋顶的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山路上,电动三轮车在光伏车棚里充电;菌棚中,注水后的菌棒酝酿着丰收的希望。从翻山越岭交材料到“指尖办电”成常态,从零星试点到全域开花,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以数智赋能全面升级全省分布式光伏服务。当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同频共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在多彩贵州结出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