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岑巩农信联社:“活体牛”赋能乡村振兴 金融创新 “犇” 出加速度

2025年02月06日 来源:天眼新闻

日前,贵州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第二批创新应用(“农村数字金融”主题)正式对外公布,来自岑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贵州一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活体牛抵押融资服务”成功入选。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当地肉牛养殖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是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开拓出一条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岑巩县将肉牛养殖确立为“十四五”规划中的主导产业,并推进其发展。目前,全县肉牛存栏量(含散养)约 40207头,有龙头企业2家,拥有5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67家,小牛超市1家,以及屠宰场1个。此外,全县已制度化地组建养牛协会1个,规模化、规范化养殖正稳步发展,相关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尽管如此,养殖户在扩大规模和升级基础设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融资方面的挑战。农村活体畜禽生物资产确权难、抵押难、监管难以及融资难问题,长期困扰并制约着养殖户的发展。

自2023年起,岑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岑巩农信联社”)针对肉牛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精确识别养殖业者的融资难点。2023年2月,该联社创新出台了《岑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活体牛抵押贷款产品管理办法》。此产品清晰界定贷款对象,尽可能拓宽扶持范围;实行灵活的授信策略,单户最高授信额度可达300万元,确保养殖户既想养又能养;通过保险增信的方式进行信贷发放,在授信额度内,实行“按头放款”原则,保障每头牛进得来、养得好、卖得出。此外,岑巩农信联社根据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销售渠道及市场动态、行业风险等因素,持续对产品进行丰富和完善,确保其支撑性和有效性,持续高效地支持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在推进活体牛抵押融资服务的进程中,岑巩农信联社主动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养牛协会、龙头企业、养殖主体以及保险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签署“六方合作”战略框架协议。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和会商机制,形成了“专户专账、协同监管、封闭运行、滚动发展”的金融信贷模式,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利用,营造了多方共同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时,岑巩农信联社与贵州一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实现了对活体牛抵押物的智能化管理和实时监测。通过在肉牛身上配备电子耳标或电子项圈等智能设备,能够实时追踪肉牛运动轨迹、监测健康状况、记录饮食情况等多维度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云端进行深入分析。基于这些详尽的数据,构建了一个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方位风控模型,帮助农信联社更精准地评估活体牛抵押物的价值以及养牛企业的经营风险。

截至 2024年末,岑巩农信联社已累计发放活体牛抵押贷款15笔,总金额1101.2万元,惠及10户养殖主体,为当地肉牛产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岑巩农信联社将在省农信社的指导下,继续深化创新,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服务的覆盖范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金融活力,让金融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农村经营主体,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犇”出加速度。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岑巩农信联社:“活体牛”赋能乡村振兴 金融创新 “犇” 出加速度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岑巩县将肉牛养殖确立为“十四五”规划中的主导产业,并推进其发展。目前,全县肉牛存栏量(含散养)约 40207头,有龙头企业2家,拥有5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详细]

新春走基层|走进海口三角梅花展 感受乡村振兴共享共富大花园

1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红旗镇边洋村的海口三角梅共享农庄,参观一年一度的海口三角梅花展。经过连续六届举办三角梅花展,海口三角梅共享农庄已成为海口市琼山区产业扶贫花卉种植...[详细]

五河县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就业 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五河县沱湖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以保障民生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