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多措并举:巴中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年12月17日 来源:界面四川

2015年全国两会上,冯骥才曾提及:过去十年,我国有90余万个村庄消失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开会的功夫,100多个村落就没有了。”在当时,乡村衰落与拯救是个世界性难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难题逐渐有了中国答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登高望远,有脚踏实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作为全国12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四川支持建设的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巴中农业基础优质,近年来,巴中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紧盯“主要涉农经济指标、底线任务”两个方面目标,突出“改革创新、城乡融合、以工促农、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书写农业农村发展新篇章。

产业富民:巴中创新布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巴中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该市将现代农业纳入优势产业,提出到2026年要实现4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

农业现代化,核心在于农业科技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赋予农业科技动力的过程中,农业机械与农业科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南江县高桥镇桅杆村,丰园农业有限公司的500亩金银花园区已被划分为15个区域,打开手机软件,点开灌溉区,哪个区域缺水缺肥,软件上都会自动显示,随后选择开启灌溉阀门,水和肥料通过管道直达金银花根部,精准实现灌溉和施肥。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该县公山镇卫星村。这里的金银花种植基地接入了“南江县数字农业云平台”以及“智慧农业物联网”,对土壤肥力、温湿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金银花“种、管、收、销”全过程均能实现智能化管理。依托智能化施肥系统,按对应步骤操作,1300余亩的金银花基地仅需3天就能完成全部养护工作。

据统计,在数字化助力下,南江县金银花产业实现节水50%、肥料利用率提高20%、人工节省90%、收益提高10%。

目前,南江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8.9万亩,已建成50条金银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金银花1万吨。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集中连片的原则,围绕“一核五片”规划布局,在海拔800米以上区域,利用田边、地边、沟边、路边及坡台地种植大窝银花,连片发展金银花产业,覆盖16个乡镇120余个村。

围绕南江黄羊、南江金银花、南江大叶茶、长赤翡翠米等优质特色产业,南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740元提高到2023年的17189元,走出一条产业富民之路。

目前,巴中正以“稳基地、精加工、育龙头、强科研、拓营销”为工作目标,把南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主导产业链式发展、技术装备区域领先、生产方式绿色高效、联农带农效益共享”的山区现代农业南江样板,打造升级版“现代农业产业园”。

“南江模式”,其实是巴中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巴中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产业集群,新考评认定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成功创建农业产业集群国家级1个、省级2个,首批入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列入创建名单1个,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2家、国家示范社8家,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作为巴中“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创新布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推动巴中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关键一招。以园区为抓手,推动完善“核心区引领+示范区带动+延展区辐射”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相对匮乏、产业基础相对较差区域的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提升,走出一条以“园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产业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新农人”“新路径”走出致富路

如何让更多人才在乡村找到机会,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难题。

近年来,“乡村直播”群体正快速成长,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人才力量。以村播为媒,不仅将都市的现代生活理念与乡村的质朴风情巧妙融合,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更是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经济、重塑乡村文化的生动体现。

7月31日,在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的助农直播间内,主播们正在介绍本地的酸菜、金银花等农特产品,全面细致的介绍、限时优惠的活动,吸引不少粉丝前来互动购买,直播间人气不断攀升,3小时直播期间,曝光人数达2.6万人,成交订单126单。

据了解,此次开展的“一镇一品”电商直播助农活动是巴中市巴州区着力打造的农村电商品牌,立足本地优质农特产品、工艺品等资源,通过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电商助农直播”“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三大行动,构建电商直播矩阵,推动更多“巴州产、巴州造”优质产品“流量出圈”,助力实现农民致富、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除此之外,巴中市平昌县正充分把握电商发展机遇,坚持“一村一主播,村村可直播”发展理念,从现职村干部、乡土人才等群体中选拔一批有短视频制作经验、直播兴趣的人员,纳入“乡村主播”培育库管理,实行“一人一档”跟踪培养。

截至目前,该县已培育本地“乡村主播”356人。通过直播带活农特产品销售,让农村经济在电商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了城乡,畅通了产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短视频”逐渐成为促进巴中农产品销售、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在直播间的镜头下,农田不是单调的土地,而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农民变为新主播、手机变为新农具、数据变为新农资、直播变为新农活,乘着“电商+助农”的东风,打通了城乡农产品供需渠道,拓宽了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路。

在巴中,一批又一批“新农人”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田间地头、线上线下创造着属于巴中的幸福。

2017年,巴中恩阳区平桥村的李明杨面对1100亩荒芜土地做了一个决定,他打算全部用来栽种从福建引进的红柚。

创业7年,恩阳蜜柚已成当地名片。目前,1100亩柚子园已投产700多亩,今年预计产量可达300万斤,产值可达500多万元。在刚刚过去的11月,产自平桥村的100万斤柚子经3轮检测合格后,顺利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巴中产品”即将进入欧洲。

1998年,四川老廖家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廖天发凭借着祖辈留下的牛肉制作技艺开始个体经营。随后10年间,“老廖家”牛肉逐渐被巴中人熟知。2008年,廖天发创建“老廖家”品牌,逐渐从巴中走向全国,如今的“老廖家”已由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一家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

据了解,“老廖家”与巴州区各乡镇签订了订单养殖协议,形成稳定的巴山本地牛、鸡、鸭养殖产业体系,再用订单方式收购,保障养殖户的利益。同时,公司联合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农技、畜牧等部门,对养殖户开展不定期培训、指导,不断提高农户养殖技能,带动巴中市及周边地区6000余户农户规范化养殖,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乡村“守”艺人,不仅有“老廖家”,还有“朱老头”。这些年,在巴山腊肉加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朱兆兰的带领下,朱氏食品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朱老头”和“巴山来”两大品牌系列。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公司年产量达到500吨,解决老百姓就业50余人,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辐射周边老百姓受益430户867人,户均年收入约0.6万元。

在巴中,更多人才投身扎根农业农村,发扬创新创业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助推农民的致富梦,激荡起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

文化铸魂: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主义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充盈。

而这种乡村精神文化创建,本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今年十月,巴中南江县首届“羊”BA·篮球擂台挑战赛在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华润希望乡村举行。

为何叫“羊”BA,主要是南江盛产中国特有的优良细毛羊品种——亚洲第一羊“南江黄羊”。融合村BA乡村篮球赛事与黄羊的故事,打造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体育IP。

比赛期间,主办方在赛场外开展了龙泉村鲜食玉米、长赤麻饼等农特产品展销,同步开展了巴渝战舞、巴山茅山歌等非遗曲艺民俗展演,“羊”BA音乐节、钓鱼比赛、稻田抢鱼、水上乐园、龙舟竞渡、水果采摘等系列活动。

参与,始终是体育运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所在。“羊”BA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传递正能量、带动新消费、弘扬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同时,赛事显著助推了商机人气,日均吸引游客近2000人,新增固定摊点8家、流动摊贩20家,提供就地就近就业岗位60余个,酒店、农家乐等商户月均增收1万元以上,商户经营活力持续激发,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对于参与其中的个体而言,可在奔赴热爱中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乡村而言,也是一种资源激活的方式和机遇。赛场上,球员们拼搏进取;赛场下,村民们的淳朴民风和热情好客,也让人感受到巴中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这种保持精神富足、文化繁荣、产业兴盛的状态,便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具体画像。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和首府,巴中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中国革命从乡村走来,承载了独特的红色记忆,对于巴中来说,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与基础。

39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万余件馆藏革命文物,3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个红色博物馆纪念馆,5个国家AAAA级景区被列入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这些红色资源,是涵养提振和美乡村“精气神”的最佳养料。

近年来,巴中建成一批红色纪念馆、红色景区、红色教育基地,将旅游载体与红色资源串点成线,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向农家乐、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民俗风情体验等旅游消费新业态延伸。

据统计,今年1至8月,巴中全市红色研学旅游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附近村民借着景区,吃上了“旅游饭”,让村民既满足物质富裕,又实现精神富足。

在南江博物馆、红31军医院(南江)旧址等地,读红色家书、看红色影视、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办红色展陈、进红色基地、访红色人物、做红色传人、行红色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正持续开展。据统计,今年1-7月以来,仅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就开展主题活动37场次,受众2300余人次,成为党员干部热门打卡地。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缺一不可,五大振兴携手并行、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这一要点在巴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中,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中得以体现,这片红色土地在传承与振兴的道路上,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多措并举:巴中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缺一不可,五大振兴携手并行、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这一要点在巴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中,在一个个成功...[详细]

辽宁大学首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发展论坛”召开

12月13日—14日,辽宁大学首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发展论坛”在沈阳举行。本届论坛以“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作为主题,旨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打造辽宁现代化大农...[详细]

2024“三农”观察|产业赋能亮点多 乡村振兴道路宽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2024年,全国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有力克服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