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宽敞整洁的道路,鳞次栉比的房屋,农闲时谈笑交流的村民,一派和美恬静的乡村景象,惹人沉醉。而与之相对,村口共富工坊的流水线则显得尤为忙碌,这里正忙着生产独具小稠特色的伴手礼——枇杷露和枇杷茶饮产品。
小稠村特色伴手礼——枇杷茶饮产品
自浙江“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小稠村通过推动枇杷生产方式变革,将一颗小小枇杷果打造成致富果,以小产业推动乡村大振兴,走上一条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路桥区是“中国枇杷之乡”,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是中国主要的枇杷生产基地之一,种植枇杷已有800多年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枇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靠着向罐头厂批量售卖枇杷,小稠枇杷一度十分畅销,村民也纷纷盖起了新房。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罐头产业的收缩,小稠村枇杷产业发展也碰到了难题——罐头厂收购量减少,村民不得不把鲜果摆在村口叫卖,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枇杷品质不稳定,枇杷鲜果销售困难。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浙江“千万工程”的指引推动下,小稠村党支部实施枇杷产业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家里种着枇杷树的村干部带头示范,带动村民引进新技术,提升枇杷品质。
2016年,高级农艺师苏坚来到小稠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依托专家资源,村里开办了“枇杷学院”“共富大学堂”等,将技术辅导带到了田间地头。先后有十多批浙江省农科院专家进村进行技术指导,建立枇杷高品质化试验基地,建设300亩规范化栽培核心区,打造“种子库”。随着推广新型肥应用,实施矮化种植等技术试验,小稠枇杷优质果率已经提升至80%以上。经过品牌运作之后,精品包装枇杷产品身价也从三五元一斤升到现在的三十几元一斤。
“枇杷品质上来了,接下来就是销路跟深加工的问题,只有产业链做长了,才能更好带动村庄发展。”小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邱明生说。
为了延伸枇杷产业链条,2021年,依托村民任月丽手中一张祖传的枇杷露制作土方,小稠村建起“阳光工厂”,开始标准化生产枇杷露产品,实现枇杷产业的“细水长流”。
小稠村村民对稠记枇杷茶饮进行包装
如今一条机械化流水线就能熬出2000瓶枇杷露,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生产效率比原先的家庭作坊提高十几倍。“阳光工厂”还定期开展“直播销售大比拼”活动,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7000多单。
同时,小稠村积极培育村内农业专业合作社、果品公司、“农创客”等一批原料生产、产品研发、批发零售的经营主体参与枇杷产业链。该村设立的“共富物流”整合13家快递物流公司及42个网点,实现三级物流快递网络全覆盖,推动快递费下降20%—50%。
桐屿街道小稠村
桐屿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三争表示,要充分发挥各村资源优势,以浙江省4A景区镇创建为契机,努力形成以枇杷为主导,以凉溪古道环山线路、十八坵田花海、天官桥游步道等景观改造提升为抓手,配套露营基地、天文观测、高山农场、特色农家乐等功能的文旅特色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创收增收,助力共富先行。
和桐屿街道小稠村一样,浙江千万村庄也在“千万工程”的推动下,逐渐成为广大村民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52亿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78元、增长7.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4元、增长13.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8。
眼下,一批批优秀标杆和样板正在浙江大地不断涌现,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