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江宁精准把握大都市近郊乡村振兴发展规律和趋势变化,以高质量城乡融合促进全域乡村振兴,带来现代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复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走出一条具有大都市郊区特色的“三农”发展之路,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县级案例,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江宁乡村的未来在何方,大都市近郊区的优势如何释放,我们需要更为前瞻的思路理念,以“走在前”的姿态,对乡村的未来、未来的乡村进行系统布局。
聚焦智力赋能:实施“百校百村”生根计划。发挥江宁区高校众多、人才密集、校友资源丰富的优势,着眼于改变“高校与城市园区联系紧,与乡村联系弱”的现状,为高校教研及学生实践提供落地的空间,打通乡村链接高端智慧的渠道,将高校资源在乡村产业规划、乡村建设、社会治理、文化传承、文旅发展等方面,与各村庄深度对接互动,推动校村双向奔赴。按照“一村一校(一院一村)、一校多村”自愿结对双选原则,实现校村精准匹配。
聚焦金融赋能:成立“江宁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以国企为主导,联合成立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重点投资乡村创业项目、产业项目、生态链项目、乡村新型服务业项目等,持续提升基金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管理水准,深度参与项目发展整个成长周期,引导带动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类资源要素注入乡村。
聚焦空间赋能:发展“乡村总部经济”。发挥江宁乡村背靠大都市的优势,借鉴上海奉贤村庄商务区、安徽庐江农舍总部经济等地经验,在开发区、高新区、麒麟科创园、滨江开发区等开发园区周边乡村,探索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通过新建、重建、改造等方式,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商旅办公、创新创业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田园空间,真正将生态红利引流到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提升乡村空间转化价值。
聚焦经营赋能:再造实体化新型集体经济。要巩固江宁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势头,总结国企参与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集体经济再造。在基础条件较好社区,支持集体经济不断强化自主经营能力,继续做大资产租赁、产业服务等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在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积极引导其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与外部经营主体合作,探索产业发展型、生产服务型、农旅融合型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聚焦人才赋能:培育壮大“强村军团”。打破园区、国企、街道、社区、部门之间人才壁垒,根据乡村发展需要,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强村军团”。注重从“乡村内部人才、乡贤能人、专业人才”三支人才队伍中,集结乡村治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发掘、创意艺术、政策研究、宣传营销等体制内外专业人才,推动新一轮人才下乡进村,推动多方资源力量进村,夯实农村发展人才支撑。
聚焦改革赋能:推进乡村集成改革创新。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创新,利用改革思路破解当前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完善乡村产权制度,对产权清晰的乡村资源资产核发所有权证;稳慎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乡村振兴要素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等,通过改革创新的举措,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