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走进广西桂平市紫荆镇小江村碧水茶园,只见山谷间云雾缭绕、茶树摇曳,茶农们正穿梭在茶坡上忙着除草作业。这里是桂平市西山茶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3800万元。
今年以来,该市依托自治区“乡村振兴+行动学习”项目,将行动学习与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组建领导机构、核心团队和人才培育、资金保障、项目建设、品牌宣传等4个项目小组,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切实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扎实推进桂平市西山茶产业示范区建设。
西山茶是桂平市的特色产业,生产规模由2018年的1.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74万亩,已连续6年实现正增长,全市26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成为茶叶生产重点乡镇,有茶叶加工企业50多家。
“如何将做大做强西山茶品牌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融合?”项目小组成员在立项之初,多次实地调研种植地的土地、气候条件,并严格挑选有丰富种茶经验的经营主体,经过集中研讨,最终将西山茶产业示范区项目设立在桂平市紫荆镇小江村。该村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常年空气湿度大、四季分明、土壤富含有机质,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目前,该产业示范区进行梯田式栽种500多亩茶树,内设有西山茶非遗博物馆、茶叶加工厂、游学培训会议中心、炒茶体验区、茶文化长廊、富硒茶叶展示区、采摘体验区等。拥有两个占地面积共4500平方米的厂房及加工车间,有年产量达到100吨的半自动绿茶生产线及全自动红茶生产线。今年3月,示范区第一批茶树迎来第一波采摘期。
为形成合力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小组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引导示范区内及周边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普通农户参与示范区建设。“过去村民以种植杉木为主,至少需要15年才能砍伐,产值每亩五六千元,周期长、效益低。”小江村党支部书记曾明子介绍,在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进西山茶种植项目之后,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实现年增收2.5万元。企业带动当地群众参与种植茶树150亩,每年按市场价标准收购茶青,并对原来种植的900亩古树茶进行保护和资源开发,进一步稳定群众种茶收入。
强化管理是项目如期推进的保障。行动学习小组根据项目过程发现的西山茶种植技术的瓶颈问题,运用鱼骨图法、团队列名法等行动学习工具方法进行头脑风暴而得出科学对策,定期邀请广西茶叶研究所、广西茶叶协会等科研单位组成科技先锋队到桂平开展西山茶种苗繁育、种植技术研发,将多项科研成果应用到各茶叶种植基地。
“前期梳理问题、现场讨论解决方案,在行动中学习,这种方法比召集多个部门开会商讨更加高效,也能极大提升干部的理论技能水平和决策执行能力。”人才培育组组员刘泳欢介绍说,目前该市已培养行动学习初级促进师17名,组织团队成员开展现场调研7次,集中研讨9次,解决3个实际问题。同时将项目专项考核作为干部培养选拔、评先评优、外派学习培训的重要依据。
通过实施“培训+研讨+执行”行动学习模式,该市推动茶产业不断壮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茶种植,“小茶叶”成为助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截至目前,该市有茶叶经营主体16家,其中示范基地2个、规上企业1家,茶叶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中国名优硒产品”称号2个、“广西富硒农产品”认证3个,成功研发西山茶饼、西山茶油果、西山茶鸡、西山茶蛋饼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