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这一举措的出台,旨在将城市退休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资源带到广大农村地区,为乡村振兴注入宝贵力量。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大多政治觉悟高、人脉资源广、社会经历足,有较强的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特别是很多人出于家乡情结、亲人眷恋,非常愿意在退休后回到家乡发挥余热,当一名新时代中国乡村“新乡贤”。
打好欢迎退休工作者回乡定居的“乡情牌”。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需要拥有远见和智慧的人才。每年我国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城市老年人迈入退休生活,他们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一个可继续挖掘用好的巨大乡村振兴人才宝库,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兴旺“引流”“活源”。他们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携带着血脉中的乡愁基因和对故乡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在新乡贤退休工作者的带领下,会激活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回流乡村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带来发展机遇,是对乡村振兴工作实实在在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的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大都来自农村,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乡情牌”打好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回乡渠道疏通了,对乡村振兴将会产生很大作用。
用好用活用足退休人才回乡这把“金钥匙”。鼓励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定居故乡,用好用活用足他们的知识、技能、名望等积极因素,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是一条比较精准有效、务实可靠的对策。这一举措能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等现实问题。浙江、广西等地积极引导和鼓励新一代乡贤回乡投资兴业的实践证明,新时代乡贤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助推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新乡贤日益成为乡风文明的涵育者、乡村发展的助推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新乡贤们在提升服务乡村主体意识和民主自治参与意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赋能助势,为中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打造新乡贤返乡干事创业生活的“乡贤居”。以《方案》实施为契机,要大力营造新乡贤返乡生活的文化氛围,激发新乡贤培育和回归的内在动力;创造新乡贤返乡扎根故土的居住环境,让新乡贤在乡村“居有其屋”;搭建新乡贤返乡干事创业的平台,完善新乡贤回归的相关政策引导和保障;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乡贤制度,设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乡贤理事会、参事会和联谊会等各类乡贤组织,建立乡贤人才信息数据库;广泛宣传新乡贤的事迹,让民众知贤、学贤并争做贤人。这样一方面可以在新乡贤群体中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集聚全社会关注乡村、支持乡村、建设乡村的强大合力。只有以乡情引人、以乡愁归人、以真诚感人、以事业留人,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新乡贤踏上返乡之路,退休人员回乡定居才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实实在在地助力。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人才力量的充分发挥。我们要充分激活新乡贤资源、发挥新乡贤智慧、汇集新乡贤力量,为美丽中国乡村建设做出新时代新乡贤的应有贡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