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文旅>>正文内容

乡村游“火了”,振兴路“宽了”

2024年02月19日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春节农村不打烊,这个春节假期,近郊游、乡村游在泉城广受热捧。利用假期,市民游客携亲朋好友前往乡村采摘旅游、感受民俗。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腰包逐渐鼓起来,还想方设法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挖掘当地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历史民俗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加速延伸。

冰雪“冷资源”

成为春节“热经济”

这个春节假期,“冰雪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位于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的大雪坪,一派激情飞扬、热闹欢腾的景象。往日活跃的山泉瀑布,如今化身为冰瀑、冰花、冰溪,层层叠叠如玉雕般嵌在峡谷各处。大雪坪里能看到游客充满活力的身影。走进雪场,眼前的一幕幕都是精彩绝伦的盛大表演。大人孩子们在一片银装素裹里奔跑着、欢呼着,尽情挥洒着冬日的激情,体验最原始的嗨冰嬉雪,超嗨超好玩。

乡村游“火了”,振兴路“宽了”

芦南大雪坪受儿童欢迎。

“芦南的冬天,我们来啦……”一群年轻人从S弯滑道疾驰而下,惊险刺激的体验驱散了生活中的压力,一片发自肺腑的欢笑声随之传来。

“春节假期没出远门,带两个孩子来芦南村玩玩雪,雪地摩托、橡皮圈、儿童旋转飞碟这些设施更适合孩子们玩。”市民王先生说。

近年来,芦南村依托自然、地理、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山楂体验园、研学基地、乡创中心、大雪坪等集民宿、酒店、研学、滑雪场为一体的“网红村”,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如今,城乡融合、三产融合成为芦南村乡村振兴的一大特色。

据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介绍,大雪坪设置多种冰雪体验项目,大型戏雪园游玩设备全,十几条雪道畅玩无阻,还有受年轻人欢迎的S弯滑道,园区面积两万多平方米。近几年来,芦南村已经成为市民郊区旅游、滑雪的热门景点。“这个春节假期,雪坪人流量基本上都在饱和状态。”

贾虎平说,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芦南村提出了“打造共同富裕、建设无忧芦南”的新目标,全村党员群众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共同富裕是物质上的,无忧芦南是精神上的,这不光要靠党建引领、党员的努力,也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抓住机遇,把芦南村建设得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芦南经验。”

草莓迎春采摘忙

“小红果”映红新年景

春节假日期间,历城区各草莓家庭农场张灯结彩,用喜庆的红色把冬日乡村装点得格外喜气,吸引市民游客前来采摘,乐了游客,富了种植户。

乡村游“火了”,振兴路“宽了”

草莓采摘迎来“春节热”。

“我这个园区今年的特色品种比常见的草莓价格高,口感好。”在历城区唐王街道的丰收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邵建海正为来采摘的市民介绍今年的草莓种植情况,“像这种‘梦之莹’亩产在500公斤,上市晚一些,口感甜甜蜜蜜,正好适合春节假期采摘。”

走进大棚,目光所及之处,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掩映在绿叶之中,散发出诱人的香甜,让人难掩采摘的欲望。游客们穿梭在田垄里,在绿叶中搜寻着最大最红的果实,很快就将手里的小盆装得满满当当。

“忙一年了,平时也没有时间出来玩,趁着假期,带着家人一起过来采摘,既能加深感情,又能寓教于乐。”市民郭伟笑着说。

“整个春节假期就没闲过,每天至少有上百号人来采摘。”在董家街道馥羽草莓园,负责人杨馥羽介绍,春节假期是草莓采摘旺季,今年春节假期采摘的游客不少,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采摘,孩子们不仅可以体验到亲手采摘的乐趣,也可以学习到很多农业种植的小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采摘活动深受家长和小朋友们的欢迎。

草莓采摘火了,受益的不仅是种植户,还有周边的村民。“过去冬天就是‘猫冬’,在家闲着。村里种植草莓后,每年冬天农闲时我都会来这里帮忙,一个冬天多挣好几千块钱呢!”唐王街道东王村村民王玉莲对如今的收入十分满意。特色产业直接带动唐王、董家等街道30多个村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弥补了村民冬天农闲无收入的不足,让“冬闲”变成“冬忙”。

少年高跷班

传承乡村民俗文化

一阵锣鼓声传来,走进历城区唐王街道唐东村南边的一片田地,只见几个高挑的身影在远处晃动,那是济南市唐王街道振兴高跷队正在排练。

“你们站得齐一些,走起步子来要有劲儿,不然垮兮兮的不好看。”历城区唐王街道振兴高跷队队长韩凯正在对队伍进行指导,“马上就要亮相了,在父老乡亲面前别露怯,把每个‘活儿’都尽量完成精彩了。”

乡村游“火了”,振兴路“宽了”

少年高跷班。

韩凯口中的“活儿”,专指高跷表演的表演技法和演出节目,振兴高跷队在传统的“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的基础上继续创新,还融进了扔、跨、蹲、别、拧等技巧。队伍经常表演的《武松石秀奔梁山》《县官携丑婆观花灯》《白蛇戏耍老渔翁》等高跷节目,动作潇洒漂亮,每次演出都能赢得“满堂彩”。

除了技法新,与传统高跷队伍相比,唐王街道振兴高跷队还有一大特点—这支队伍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乡村游“火了”,振兴路“宽了”

少年高跷班赴各地演出。

“我们高跷队现在有50多人,其中30多人是踩高跷和锣鼓队的,剩下的是舞龙的。队伍的平均年龄也就17-18岁,像去年我们最小的队员11岁,今年我们的小队员年龄再创新低,只有8岁。”作为从农村“耍”出门的年轻高跷从业者,韩凯介绍起自己的队伍如数家珍,“现在能感觉大家都对高跷这个事业感兴趣了,这两年不仅来报名加入我们的人多,演出也越来越多。”

2024年春节期间,他们平均每天要完成3场演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排5-6场演出,除了济南,还去淄博、滨州等城市进行演出。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表演。很多时候每场表演安排一个半小时,但大家都非常热情,往往我们亮相走场的‘踩街’就要半个多小时。通常凌晨4点半起床化妆,到了晚上8点半才能回村。”韩凯介绍,“大家能喜欢,我们表演起来也有劲儿。”

近年来,作为第一批收录进“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形式,济南高跷持续翻红,成为春节期间市民翘首以盼的节目。

“高跷算是少年功,我就是十几岁进入高跷队的,这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文化,作为年轻人,我们得接过这个‘接力棒’。”韩凯说,“高跷队一般都是以村或街道(镇)为单位的,在踩高跷和舞龙的时候,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都在提升,有的时候大家也会私下比较、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提高自身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乡村游“火了”,振兴路“宽了”

春节农村不打烊,这个春节假期,近郊游、乡村游在泉城广受热捧。利用假期,市民游客携亲朋好友前往乡村采摘旅游、感受民俗。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腰包逐渐鼓起来,还...[详细]

副中心新晋文艺生活打卡地 “文化容器”设计彰显文化自信

1月25日,由濮存昕、徐帆等艺术家主演的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林则徐》在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完成首演,截至目前,北京艺术中心的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这三大“文化容器”均已完成亮相。作为...[详细]

乡村文化振兴带动文旅“出圈”,济南平阴文旅找到“流量密码”

2023年11月17日晚,山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村村有好戏·好戏大擂台》直播活动走进洪范池镇泉福小江南景区,来自全县的文艺表演爱好者争相登台,倾力演出,用甜美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为现场...[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