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社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指出:“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土特产”三个字,为避免乡村产业空心化,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推动产业振兴,要从“土”字上立新功,立足于乡村资源禀赋,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不仅拥有绿水青山、自然资源、古建村落等物质资源,还拥有节庆民俗、乡规民约、传统艺术等非物质资源。能否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乡村产业振兴唯有沾上“泥土气”,吸收“乡土味”,开发“土产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内自省也”,梳理和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明确乡村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依托资源禀赋制定科学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另一方面,要“闻风而动”,分析和利用新的市场环境、技术条件、营销手段,以市场需求来重塑产业供给,以技术升级来开发产业功能,以营销创新来提升产业价值,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推动产业振兴,要从“特”字上谋实招,着眼于乡村独特优势,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安吉白茶、梅州金柚、崭山米枣、赣南脐橙……近年来,很多村镇依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在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大批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如何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课题,也是借由特色产业实现乡村“突围”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要“与众不同”,在产业差异化和精细化上“深耕”,在找准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相较于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要“先声夺人”,在产业品牌化和市场化上“细作”,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高品质实现好口碑,以精细化打响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走进城市。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乡村发展潜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推动产业振兴,要从“产”字上下功夫,根植于乡村产业融合,真正建成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融合涉及产品生产、供应、销售等上下游诸多环节,如果只着眼于生产环节,则势必会流失不少产品增值收益,也难以真正实现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除此之外,产业融合还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交叉融合,如果乡村只专注于第一产业,则必然错失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契机,也难以真正实现产业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建链补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和固定标准,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另一方面,要“融合融通”,发展特色产业时既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这个机遇,“筑巢引凤”承接产业和资源转移,变短期“输血”为持续“造血”;又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慧农业发展格局,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要整合文旅资源,打造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