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按照中央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统筹资源,依据地方特色,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工作。
深化数字赋能 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合阳县白灵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委会办公室进门右手边的墙上,一块电子大屏上能看到村庄的大致情况。工作人员时不时地查看村庄的环境以及70岁以上老人手环的所在地。
白灵村数字乡村平台监控屏幕(央广网发 侯曼朵 摄)
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明杰介绍,村里的数字乡村平台是2022年4月开始计划的,经过方案比对,最终选择和收费最低、效益最好的某公司合力打造了数字乡村平台,并在2022年6月投入使用。村民通过手机“数字乡村”APP就可以实时查看产业园区、村庄道路等情况。
村里按照“曹”“党”“赵”三大姓划分了六个小组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小组下配备1名组长,2—3名网格员。70岁以上的老人都配有智能手环,绿色的麦克风键方便老人及时跟子女沟通,红色SOS键帮助老人在身体不适时及时呼救。
该村三组的组长曹占强告诉记者,自己负责的63户362名村民,其中就有7名老人佩戴了手环。“我们网格管理员主要是用绿色键,老人子女和我们的号码都上传到平台之后,我们这些人都能听到他的呼叫。摁绿色键就能接听,然后我们离得最近的人可以及时赶到他家里。”曹组长指着自己的手环说。
除此之外,白灵村推行“一核四会五个一”乡村治理模式,提高人居环境,落实配套基础设施,聚力打造“笃行守创·醇美白灵”乡村振兴品牌,初步形成了有温度的党建、高效能的治理和高质量的发展。
挖掘文化内涵 激发文旅新活力
进入合阳县坊镇灵泉村,在午后阳光照射下古老的土墙与绿树相映,村内古色古香,巷道清新宁静。
“我们的村庄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村的城墙从明末清初就开始建造了,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应该把它很好地利用起来。”灵泉村党支部书记党建森说。
灵泉村古城墙(央广网发 侯曼朵 摄)
灵泉村古建筑群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015年被评为国家生态文化村,201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村党支部书记党建森说:“近年来,我们村按照‘保护为先、合理利用’的原则,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古村落独特价值,走出了一条保护古村落、建设新乡村的新路子。”
据党建森介绍,要利用好资源,首先要坚持保护为先。村里出台了《灵泉村传统村落保护及损毁惩处制度》,持续开展违规建房及乱搭乱建专项整治,近年来共拆除和禁止违建12处。同时,完成了对党氏祖祠、三义庙、古城墙、灵泉民俗馆等20余处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坚持“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护了历史古迹、村落空间布局和建筑风貌的完整性。
据悉,灵泉村还制定了《灵泉—福山融合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规划方案》并启动实施融合创建4A景区项目,加快推动灵泉古村落景观风貌改造提升。
下一步,灵泉村还将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观光打卡等“人 景 物”相融、主客共享的传统村落旅游样板,建设渭南市传统村落数字化博物馆,发展观光游、研学游、休闲度假游、农耕体验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持续留“形”塑“魂”,叫响“灵秀福山、匠韵坊镇”品牌。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
行走在东马社区随处可见红色文化的印记。东马社区所在地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永丰战役的重要战场之一,也是张富清老英雄战斗过的重要战场。
近年来,东马社区以弘扬东马社区红色革命文化为主线,实施建设了“红色村庄、红色阵地、红色教育学堂、红色长廊、红色战斗遗址”五大板块:以突出全县农村民居特色、修复群众受灾墙体为重点,统一实施了农户房屋风貌提升;高标准建成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村级“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推行一网签办、一站代办,实现“三务”运行数字化、规范化;将镇党校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体建设,邀请东马战斗亲历者常态开展宣传宣讲,实现红色文化教育零距离;将东马战斗简介、路线等内容一体展示,建成红色文化长廊200余米;实施罗山寺塔修复保护工程,同时对留存的战斗碉堡进行管护,改造提升环线3.4公里。
东马红色剧场(央广网发 谢欣怡 摄)
在实践过程中,社区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导向,对社区乡里乡亲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提升。设立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卫生室、图书室、矛盾调解室等场所,使群众能够在日常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熏陶教育,让红色文化走入群众心中。同时,该社区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领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庄建设监督委员会的“一核四会”基层治理体系,并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制度,实现党组织对社区各项事务的全面领导、全面管理、全面负责。
据介绍,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抓紧抓实、落地落细,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继续推动乡村高质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