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这一转型不仅是破解城乡数字鸿沟、产业链条断层、价值链低端锁定等难题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引擎。浙江省作为“千万工程”的发源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也正以技术渗透、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等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我国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数字基建、产业链重塑与数字融合这“三驾马车”共同驱动了乡村发展生态的系统性变革。其中,数字基建是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支撑,产业链重塑是释放数字价值的核心路径,数字融合则是构建全域振兴生态的关键纽带。三者相互交融、共同作用,充盈着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1.筑牢数字底座,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壁垒
尽管浙江省科技发展迅猛,但数字鸿沟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首要瓶颈。要想让科技小院实现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要素流动,需要着重建设以下方面。一是在农业生产环节,通过布局物联网、北斗导航、5G等新型基础设施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并智能推送种植建议,以此提升农业生产决策效率和准确率。二是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建立覆盖城乡的数字技能培训体系,有效缓解农村人才短缺问题,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三是通过数字平台打破城乡公共服务壁垒,实现县域内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居民满意度。
2.重塑产业链条,释放数字赋能价值
技术创新是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浙江省通过“外引内联”的创新模式,推动技术本土化与场景适配,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首先,科技小院可以在生产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物联网、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种植结构进行再创新,形成本土化的智慧农业技术模式。其次,科技小院可以在加工端与研发机构联合攻关,针对农产品保鲜、深加工等技术瓶颈开展专项研究,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溯源,提升产品附加值。再次,科技小院可以在流通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优化仓储配送路径,降低农产品损耗,解决传统流通环节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
3.深化数字融合,构建全域振兴生态
乡村振兴需以数字化为纽带,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产业协同发展、治理效能提升,形成全域振兴新格局。一方面通过科技小院创新发展模式,以“数字文旅+特色农业”“文创产品+特色农业”等形式带动当地农业收入提高,加强三产融合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以科技小院为平台尽快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环境监测、矛盾调解、应急管理等线上功能完善,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减少人力成本,提升效率。
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让数字化成为驱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