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数字乡村>>正文内容

两会之声 | 青岛市人大代表杜爱红:建议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0日 来源:界面山东

当前,我国农村电商事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商数达1853.2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1.7%。

“电商助农是推动富村惠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要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益达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爱红表示。

“但是,随着而来的物流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品牌化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愈演愈烈,加快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杜爱红围绕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速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健全区(县)、镇(街)、村(社区)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物流企业与农村电商平台合作,同步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建设区域性冷链仓储中心,减少生鲜农产品损耗的同时,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升农村网络信息水平。加强农村地区5G网络和基带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网速水平,为电商助农提供网络保障;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如即墨田瑞智慧畜牧养殖模式),为电商提供稳定货源。

加强品牌化与标准化建设

一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联合体。结合本地特色农产品,培育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品牌(如“采食即墨”授权农产品达72个),丰富产品矩阵,鼓励农村电商企业参与国内外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享誉度,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二是建立统一的品牌认证体系,规范产品质量与包装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系统,增强消费者信任。制定统一标准体系,把好质量生产关,确保绿色安全的同时,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创新电商人才培育模式

加强电商人才培训。针对农民、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鼓励协同创新合作。加强村庄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多方合作,建立协同合作和双向沟通等渠道,开设农村电商相关课程,培养专业定向人才。发展直播电商与社群营销。建设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培育本土“网红”主播,推广“村播”模式;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展社群营销,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优化政策支持与金融服务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实际需求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培育和人才培训;对农村电商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支持,降低运营成本。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电商贷”等专项金融产品,为农村电商提供低息贷款;推动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支持农村电商项目孵化,解决后顾之忧。

推动产业融合与数字化转型

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电商。结合乡村旅游资源,鼓励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开发农文旅融合的电商产品(如定制化采摘体验、非遗手工艺品),打造“生产基地+电商+物流”一体化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强化供需信息动态平台建设,减少滞销风险。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推广数字化种植、养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区域协同与资源共享

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整合周边地区农产品资源,搭建统一电商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产销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区域间物流资源共享,降低运输成本。打造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在农业强县建设电商产业园,吸引电商企业、物流公司、服务商等入驻,形成集聚效应。推动电商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赢发展。

“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多方协同,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品牌化建设、培育人才、优化政策支持等多措并举,构建‘生产-流通-消费’闭环生态。”杜爱红认为,应结合地方特色,探索创新模式,推动农村电商与农业、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两会之声 | 青岛市人大代表杜爱红:建议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电商事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商数达1853.2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1.7%。[详细]

黑龙江嫩江联通数字乡村赋能省级贫困村

在嫩江联通和长福支局相关负责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合村与联通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设平安乡村、宽带与IPTV村。为了让村民尽快享受到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长福支局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冒...[详细]

眉山市持续做强特色产业体系 都市现代农业质效齐升

2024年,眉山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三农”工作成效显著。[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