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得到持续充分的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速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地,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高达68.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宁波的农村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较早,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农产品电商、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20年宁波市成为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的试点市,慈溪也成为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鄞州区、奉化区入选第二批省数字乡村的建设试点县。在打造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新形势下,宁波要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部署,让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一、加强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良好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宁波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网络服务质量,保障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适用环境。二是要加快宁波农业信息交易平台的建设。建设数据全面而规范的农业信息交易平台,加强对农业信息交易平台的利用,促进宁波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宁波乡村产业信息数据库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销售。大数据还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农业风险评估和决策,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进一步完善数字乡村大脑,综合宁波乡村数据资源,建设农业农村数据仓,集成数据智能化服务等能力建设,构建数字乡村大脑的核心构架,形成具备监测分析、预测预警能力的智能系统,支撑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应用。
二、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人才培养,赋能乡村产业数字化人员素质
一是要加强培养掌握数字技术人才。鼓励各类高校开设农业物联网、大数据运用、数字经济等相关专业,培养学生的数字技术和经济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增加数字人才的供给。同时要加强提供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机会,提供与数字乡村建设相关的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二是要加大对具备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和数字农业发展的复合型数字人才的引进力度。复合型人才掌握了乡村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数据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能够为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作贡献。三是政府要持续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加强农村居民数字技能与数字涵养培训。综合提高乡村产业数字化人员素质,让数字人才能够更深入了解宁波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三、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赋能乡村产业多样化发展
推进宁波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实现宁波乡村产业振兴。应高度重视农产品、民俗产品的网络化营销,促进农村产业多样化发展。通过引导农民利用抖音直播、淘宝直播、微信朋友圈等渠道销售农产品,让电商平台成为促进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的“新中介”,创造乡村多元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农村电商技术的创新激活了乡村产业振兴,拓展了乡村产业边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农村电商的最大热点就是“数商兴农”工程,要求高度重视农产品、农俗产品等网络化改造。为此,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新模式,建设多样化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四、加强数字乡村示范点建设,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加强数字乡村示范点建设,以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宁波乡村产业多样化全面发展。充分发掘宁波人文、生态、旅游等资源潜力,发展特色智慧乡村服务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鼓励各地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扶植小众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牌。一方面实行数字乡村示范点建设,建立健全政策奖励优惠机制,促进乡村产业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乡村的区域特点走差异化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愿景。发展宁波乡村特色产业,挖掘宁波乡村的自然、文化和人文资源,发展与宁波乡村特色相契合的产业,如乡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乡村手工艺品制作等。利用数字化营销手段,加强宁波乡村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宁波乡村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提供数字乡村政策支持,赋能乡村产业数字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各地要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制定数字化乡村的发展策略,推动数字农业、数字旅游、数字文化等行业的进步。通过实施税收减免和财政援助等刺激手段,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专业人士参与到宁波农村产业的发展中。加大对宁波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优化土地政策,为乡村产业提供土地使用权和租赁政策,降低乡村产业的生产成本。二是要加快数字经济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明确经营主体及政府部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数据安全保障,遏制数据买卖和违规使用数据的行为,确保信息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继续优化乡村网络交易营商环境,保证乡村各产业链环节的信息具有可追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