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品牌>>正文内容

用石油精神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2025年09月01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天刚蒙蒙亮,河北保定唐县马庄村的大喇叭里就响起了带着“石油味儿”的保定腔:“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娘们,早上好!今儿咱再唠唠这个‘防返贫监测’……”白天,他和工作队一起夹着厚厚一摞政策“明白纸”,挨家挨户,甚至追着下地的乡亲塞。

他叫于晨光,是中国石油华北油田驻唐县乡村振兴协调组组长、驻马庄村工作队队长。七年时间里,他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像犁耙一样硬是在马庄村这片思想冻土上犁开了春汛。

破冰:物质的穷不可怕,怕的是思想穷

2018年,油田公司党委全面开启驻村帮扶工作。于晨光主动请缨:“作为新时期共产党员,我义不容辞。”

那时的马庄村,“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策送小康”是村民们的普遍心态。没有主动脱贫的志向,好政策、大补贴也没有多大的激励。“穷根在脑袋里!一定要把国家的好政策,真真正正变成乡亲们碗里的饭!”于晨光在驻村日记里重重写下这句话,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扶贫工作的决心。

这“破冰”的头一锤,砸在了马永旺家。他家房子塌了,人又生了场大病,还背了五万多块钱的饥荒,常蹲在废墟边上抹泪儿。了解到马庄村有养羊的历史,于晨光便带着养羊帮贷政策走进马永旺家:“别灰心,我们帮你申请政策补贴,日子会好的。”拿着工作队给他协调下来的五万块钱免息贷款,马永旺心里那点火星子,“腾”一下给点着了!他咬着牙,起早贪黑,愣是把三十几只羊,滚雪球似的滚成了八百多只的大羊群。

政策火种也点燃了沉寂的村庄。看着马永旺从对生活丧失信心的绝望汉,变成了村里响当当的养羊能手,大伙儿心里头热了:这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肯干是真有奔头!

失去了右手的马立盼主动找到了工作队,他也想像马永旺一样,做自己的产业。于晨光和工作队二话没说,帮他做起了村里独家的养驴生意,每年还按政策给他发放产业奖补5000元。拿到钱的那天,马立盼的独手攥得紧紧的,眼圈儿都红了。

那几年,于晨光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与工作队一起积极帮村民用好小额信贷、医疗帮扶和教育帮扶等各项政策,村民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彼此间相互攀比、争吃低保的人少了,要求进步、渴望致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2021年5月,马庄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于晨光带领的工作队三年的帮扶工作也到了期。当知道于晨光要走,全村人都舍不得,756户村民按下红手印含泪挽留“石油亲人”。

如今,于晨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是华北油田驻唐县乡村振兴协调组组长、驻马庄村工作队队长,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两村全面振兴,成为他新的任务。

振兴:“输血”管一时,“造血”才长远

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国家设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5年过渡期。油田公司把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安排,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真正做到党中央有部署、河北省委有安排、集团公司党组有要求、华北油田见行动。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歼灭战,那乡村振兴便是一场持久战。产业是根,扎得深,村子才能立得稳;防返贫是网,织得密,乡亲们的心才安。于晨光深谙这个理儿:“乡村振兴,根基在产业,得让村民自己会‘造血’,还得守住两条底线——乡亲们的饭碗要端得稳,刚摘掉的穷帽子绝不能又戴回去。”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通过细致入微的走访调研,在上级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应规划的情况下,他提前作出了马庄村规划蓝图,瞄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目标,制定了“产业+技术+教育+培训”振兴计划,带动和指导村子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马庄村3600亩地曾饱受低产低质之苦。于晨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地还是那块地,得换个种法!”他们帮助村民优化选种育苗,引进抗旱又高产的“沃玉111”玉米、“张杂谷”,以及生长周期短的苜蓿草,研究智能种植示范大棚,粮食安全的根基稳稳当当扎下了。

村西那片30亩“垃圾场”和村北那片荒芜的土地也得利用起来。他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反复论证,决定修建多元化农业生态园,并探索“土地共用、生产共管、效益共享”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让村民入股分红,再雇佣他们打理园区,使他们成为享有“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村子变成包括13个品种果树、20余种经济作物、20余万只畜禽的产业园,“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

于晨光和工作队深知,真正的“安”,是让每一个可能坠落的家庭都被稳稳托住。

走进工作队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花花绿绿的“防返贫地图”,全村谁家是低保户、监测户、预警户,图上标得清清楚楚。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关键在“防”。工作队联合村委会共同组成防返贫工作领导小组,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定期对全村返贫致贫风险进行排查,建立防返贫地图,为有的村民优先落实产业帮扶政策。

“防”得住,还得“扶”得稳。为了避免政策“养懒汉”,于晨光加大开发式帮扶力度,更多采取以奖代补,千方百计帮助监测对象稳定就业,激发自我发展主动性,马庄村防返贫致贫工作实现了“动态清零”突出成效。

从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到牛羊养殖、传统工艺等产业开发,于晨光倾力为村里上项目、找出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将一件件“不可能”转变为马庄历史上一桩桩“第一次”,脱贫群众的收入以每年10%的速率稳步增长。原村支委马海林说,于队长做事有方法、重细节,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为百姓的幸福生活操碎了心。

本色:既是石油汉,更像马庄人

于晨光常说,作为一名石油干部,必须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把“艰苦创业、精益管理、开拓进取、担当奉献”的华北油田精神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去,树立好石油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形象。

在他的办公室里,全村1000多户的家庭情况材料整齐摆放在资料柜里,七十多万字的驻村日记,字里行间记录着村情民意,谁家屋顶需要修缮,谁家有人患病,他都了然于心。这份细致严谨,正是石油战线“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优良作风在他身上的体现。这份“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也一次次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日记:2020年5月6日 ,马军凯的儿子马宁康又不好好学习,一心只想玩网络游戏,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辅导。

对此,于晨光没有采用简单的说教,而是邀请马宁康与工作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期,队员们白天入户走访,夜晚则围坐学习政策文件。短短几日,马宁康深受触动,回家后便收起手机,捧起书本。前不久高考放榜,他以64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本硕连读班。当他带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地跑到工作队报喜时,于晨光高兴地送上祝福与帮助。在于晨光和工作队这股“铁人”般不松劲的带动下,马庄村破天荒地出了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

日记:2024年7月20日,天气预报发布暴雨预警,兰兰饭店西边排洪渠堵了,必须马上清淤,防止雨水倒灌入周边村民家。

夏季洪水期,于晨光总会提前排查隐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带领工作队组织村民加固防洪堤坝、疏淤清阻、加大学生上学通道安全防护力度。同时备足生活、抗洪物资,组成党员抗洪突击队,确保做好严防严控工作。“那天的雨下得邪乎,水又急又浑!”村民马盼辉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于队长带着人赶过来,二话不说,用手扒、用铁锹铲,指挥大家疏通。”那次抗洪,工作队保护了马庄两万只羊及下游村庄近2000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融合:富口袋和富脑袋,一个都不能少

道德,是一种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村子的变化不应该仅仅是产业和村容村貌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只有坚持两手抓,既抓农民的钱包,又抓他们的精神生活,才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于晨光这样说。

他创新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树立榜样,培育向上向善的淳朴民风。带动家庭妇女一同从事手工业的郑英民被评为“创业带富星”、养鸡大户邓盼刚被评为“技能增收星”、孩子考上大学的马章庆家被评为“教育成才星”……形成了户户争“星”、奔“星”、当“星”的浓厚氛围,不断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新风尚。

建立活动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捐资建立村民图书阅览室、与村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极大活跃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充盈了群众精神世界,特别是马登雷、马献顺等老党员定期在村民中宣讲“学习强国”中的重要内容,凝心聚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七年来,马庄村变了。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光,村里开了超市、设了快递点,南山那片“党员先锋林”郁郁葱葱……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马庄工作队驻地也因此被命名为华北油田公司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教育基地,成为革命精神与石油精神相融合的典范。

于晨光呢?好像没变。作为乡村振兴的优秀代表,他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中国石油首届“感动石油人物”等荣誉,但他仍是那个24小时开机的“管家婆”,揣着破本子、脚踩泥胶鞋的“老亲戚”,带着淡淡油味、说话干事实在的油田汉子。

村民们说,他是“党派来的石油亲人”。这份亲,是掏心窝子的亲,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亲,是乡亲们心底滚烫的认同。而于晨光总是那句话:“我是党派来的,干得好是应该的。看着大伙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我这心里头比喝了蜜还甜!”

当700多条问题清单变成任务清单,再变成群众满意清单时,村民那一张张笑脸,照亮了马庄乡村振兴路上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用石油精神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道德,是一种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村子的变化不应该仅仅是产业和村容村貌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只有坚持两手抓,既抓农民的钱包,又抓他们的精神生活,才能不断增...[详细]

2025第四届空天动力供需对接大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布

本次大会吸引了机械制造、新能源、高端装备自动化、医疗生物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累计征集专利成果数百项,761工场围绕成果核心技术、转化方向、转化潜力、市场规模等多个维度,进行项目甄别...[详细]

山东发文加强地邮协作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山东省民政厅、省邮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邮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从织密地名网、健全地名标志体系、强化地名信息采集应用等方面,提升乡村...[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