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开阔,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将网络直播、数字电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事’,流量变成‘新农资’,引领了东营区新时代乡村振兴一股‘网上风潮’。”这是大家对东营区商务局电子商务专班主任、派驻史口镇西高村第一书记张贝贝的一致评价。从办公室到乡村振兴一线,张贝贝扑下身子奋战田园,开动脑筋,用好网络资源,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挥洒智慧和汗水。她被山东省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齐鲁家园会客厅”栏目邀请宣传乡村振兴经验做法,2024年被市委网信办、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市妇联等九部门评为“好网民·在东营”榜样人物。
大胆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产业新路径”
“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到西高村以后,张贝贝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持续培强做优特色产业,利用村里的红薯生产实验示范基地,成功实施了西瓜红、白哈密等特色品种的富硒化,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完成“西高沁香农园”的商标注册,实现了西高红薯的品牌化。在销售端,除了继续做好“电商直播+社区团购”模式外,她还指导田丰农业合作社开通了微信小店、抖音店铺,同时积极发挥派出单位优势,推动包括西高红薯在内的十余种农产品进驻胜大超市,从而打通了线上+线下+社区销售全链条。
面对农产品批发销售利润低、寄售发货物流成本高的难题,她依托农村电商平台,与东营大树邦供应链公司、东营汇中环保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网络直播全面展示农产品的品质,然后利用微信群接龙预定的方式,精准确定目标群体和供货量,最后将产品集中配送至小区超市或“绿色小屋”,让居民下楼就能拿到本地优质的农产品,不仅省去了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更为西高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开辟了新的销路,极大地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为解决农村直播资源匮乏的问题,她充分整合各种力量,发起成立了“第一书记助农团”“直播助农服务队”,加强选品推介,对全区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非遗手造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成功打造了“西高村小张书记”的个人IP,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直播宣传达70余次,以市场的视角挖掘出了65个乡土名品,实现下派帮扶村“村村有好品”,并采用“直播+社区团购”的电商直采模式,仅3个月内就向社区配送了农产品5万余斤,拓宽了农副产品的本地销售渠道,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络新模式”
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张贝贝与村党组织书记深入分析村庄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等因素,推动电商企业参与“共富公司”建设,招募电商平台担任“共富合伙人”,投资建设了“归寻小院”文旅项目,并整合村内土地建成了“共享菜园”,进一步丰富了近郊游内容,打造了一个集露营、烧烤、研学、采摘、绿色饮食于一体的体验场景,推动村集体出地赚租金、企业出资赚股金、主播出单赚佣金、农民出力赚薪金,探索形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电商平台+农民”的合作运营模式。
为充分挖掘乡村农文旅融合潜力,她牵头打造了红薯庭院创意空间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用于展示红薯的历史、品种、种植技术以及深加工产品,同时还可以承接聚会、团建和研学活动,在宣传红薯种植文化的同时,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届时归寻小院、共享菜园与红薯种植基地及创意空间相互引流,将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为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流量效应”,她参考互联网经济模式,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将归寻小院打造为一个“流量入口”,不仅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来西高村休闲游玩,还成功带动了周边片区史口烧鸡、西高红薯、立新村西红柿、兰赵村富硒莲藕、富硒大米、生家村小磨香油、王家蜜桃、麻湾西瓜、油郭村草莓西红柿、樱桃等众多农副产品的热度,实现了“农产品出村进城,城里人出城进村”,打通了“网络”和“现实”的路径,推动了农村产业延链扩链、复合多元,实现了乡村产业业态的“变革”。
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注入“人才新活力”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基础。张贝贝聚焦“招引返乡人才、培育本土人才”思路,开展了“雁归西高”人才回引计划,引入西高村“创业能人”朱路军,回村发展“小院经济”,打造了全国首家会员制城市近郊旅游多元化休闲平台,带动群众参与小院服务、菜园管理等就近就业30人,年产值达600万元,集体增收5万元。
为了不断壮大“网络新农人”队伍,张贝贝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组织开展了“直播电商助力共同富裕”行动。她联合抖音、京东等平台,对全区的第一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500余人开展“普惠+进阶”的常态化培训,对网络平台政策、直播销售技能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逐步营造出“村村有代言”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5期培训,培训人数达500余人。
张贝贝还与东营职业学院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中国直播产业创新基地(东营)、“邮汇东营”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以“西高村的小张同志”“龙居有个丸子哥”“众赢棉花合作社”等10余个个人IP带动直播团队建设。通过“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服务,不仅有效壮大了农村直播电商队伍,也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多渠道就业增收,还育强了一批乡土网络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