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们的黄米都是农户家自己种,自己产的,品质有保证,价格还优惠,像这样一袋两斤的黄米只需要14元。大家有需要就去下单,马上过年了,做一锅香喷喷的黄米焖饭,是咱每个庆阳人的儿时记忆。”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最近一段时间王霞每天都会准时打开直播间,在直播间,她销售的都是庆阳的农特产品。“苹果、木耳的销量最好,因为这些年我们庆阳苹果的品牌已经打出去了,而我们鄢旗坳村的黑木耳基地产的木耳品质好,价格实惠,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驻村干部做起短视频
2023年7月,在西峰区政府办工作的王霞来到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鄢旗坳村距离西峰城区仅有10公里路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初来乍到的王霞满腔热血,思考着如何在乡村振兴这个时代大舞台上发挥一己之力,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带动群众增加收入。
就在她踌躇之时,村上举办了一场电商直播培训班。那一次学习,让她深刻认识到电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能打破地域限制,让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新途径。
此时,庆阳市农文旅融合的东风吹得正劲,全市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她更加坚定了做直播带货当地农产品的决心。2024年11月3日,王霞在快手、抖音和微信视频号分别起号,定位为宣传乡村文化和家乡特色农产品。账号名称“陇东王霞”,她完善账号信息,简介、头像等都突出乡村特色和助农理念。
“2024年11月5日,我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今天带大家走进美丽的鄢旗坳村》没想到当天的播放量就达到了15000+,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于是王霞趁热打铁,深入挖掘鄢旗坳村的特色亮点,将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制作、乡风文明等作为视频素材。在拍摄中,不断学习不同的拍摄手法,用简单设备拍出好效果。通过网络学习如何使用视频剪辑软件添加字幕、音乐、特效等,提升视频观赏性。同时她还制定发布计划,选择合适时间发布视频,吸引更多观众。
在发布了15个短视频后,王霞迎来了第一个点赞量过百的视频。为了拍摄糖稀的制作过程,她凌晨4点半就来到村里王大叔家的手工作坊。从蒸麦芽、大米到过滤麦芽糖水、熬制,发酵到分装,王霞一共跑了三趟,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完成拍摄,累计拍摄时长达到10小时。视频发布后,很多人私信王霞表示想购买糖稀,王霞一一耐心回复,将王大叔的联系方式发给客户,短短几天就成交了几十单。西峰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还联系到王霞,主动为王大叔申报西峰区糖稀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王大叔两口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没想到做了这么多年糖稀,今天还能成为非遗传承人,知足了。以后我们要好好干,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当得知申报材料需要拍摄糖稀制作视频时,两口子犯了难。王霞又主动帮忙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王大叔两口子打心眼里感谢王霞。“大霞真的太热心了,真正是为我们老百姓干事的好干部。”打那以后,王大叔也为王霞提供了更多的拍摄线索。
鄢旗坳村的手工粉条、白木耳、树苗、黑猪肉、农家书屋、积分超市、崭新的村容村貌一一走进王霞的短视频,从方方面面展示着新农村的活力和群众的幸福生活。
直播带货带火农产品
鲜活的农村题材短视频收到了受众的喜爱和好评,一个月后,“陇东王霞”的粉丝量很快突破2000+,王霞意识到,是时候开启直播了,只有通过直播,才能为村上的农村产品拓宽销路,从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但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直播并不如她想象的那般顺利。“2024年12月14日我开启了第一场直播,一开始完全不知道如何直播,紧张又慌乱。设备还出现了很多问题。”幸运的是,培训老师和同事们纷纷伸出援手,耐心地给王霞指导直播技巧、话术,帮助她解决设备操作问题,顺利完成了直播。
2024年12月28日,庆阳市百千万工程彭原镇鄢旗坳村助农直播年货节启动。虽然天气寒冷,但鄢旗坳村锣鼓喧天,载歌载舞,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在助农直播年货节的产品展销区,来自全市七县一区的130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市场主体带来的苹果、黄花菜、什社小米、白玉木耳、黄酒、土蜂蜜、胡麻油、兔肉等特色农产品纷纷亮相。
这是鄢旗坳村参与全市农文旅融合的一件大事,王霞还拍摄了多条短视频,通过直播宣传年货节活动。年货节现场,王霞和各大助农主播在直播间绘声绘色地介绍各类农产品的品质、特色,直播间人气高涨,产品销售火爆,当天销售额突破60万元。
随着王霞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鄢旗坳这个美丽的村庄,来到村上旅游,村里的手工粉条、糖稀、黑猪肉、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的销路逐步拓展,菌类采摘游也初现端倪。
乡风文明 村民生活更幸福
通过拍摄短视频,王霞和鄢旗坳村村民的沟通合作越来越多,走得也越来越近。她的付出也让大家伙儿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一个月前,王霞在鄢旗坳村苹果树苗繁育基地拍摄了一条视频,没想到收获了很多私信,纷纷联系她购买树苗。基地负责人高兴地说:“多亏了大霞,让这些树苗的销售又迎来了春天,让我的发展信心更足了。”从最初拍短视频大家不积极不配合到如今王霞收获了许多人的支持与认可。大伙儿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前不久,就在传统腊八节到来之际,村上打算举办一场传承腊八文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需要现场制作100多斤腊八粥。王霞心里打起了鼓,担心大家是否愿意参与到没有报酬的活动中义务劳动。没想到消息一发出,大伙儿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几位大婶还说要穿的漂漂亮亮的,在王霞的镜头里展现出鄢旗坳村妇女最美的精神面貌。
腊八节前一天,十几位大娘、大婶泡豆子、切萝卜、和面、搓面鱼儿,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第二天,大家又早早来到村部,现场支起了四口大锅,各种谷物倒进锅中,再加入面鱼儿、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在锅里翻滚熬煮。还有人从家里拿来了酸菜,辣椒、萝卜,巧手的妇女们拾掇出了好几样下饭小菜。
中午时分,香气宜人的腊八粥做好了,全村200多名男女老少坐在一起吃腊八、话家常,好不亲热。吃着聊着,75岁的李大爷眼眶竟有些湿润,感慨道:今天的腊八饭还是小时候的味道,乡里乡亲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如今生活好了,大家就像一家人坐在一起,幸福啊!
做糖稀的王大叔两口子告诉王霞,新的一年,他们在申报非遗后,打算再招几个徒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传统的麦芽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饲养土鸡的李根发笑呵呵地说:“去年我养的基本是公鸡,今年还要再散养些母鸡,产土鸡蛋,现在城里人对咱们的土鸡蛋需求可大着呢。”
面对大家新一年的打算,王霞心里暗暗努力的劲头更足了,她站起身对大伙说:只要大家想干,愿意干,今年我就继续好好拍,把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做起来,让咱们村也火起来。
大伙的掌声伴着王霞羞涩的笑容成了新一年鄢旗坳村部最美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