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从“驻村”到“助村” 贵州乌当布依古寨乡村振兴换上“新引擎”

2025年10月20日 来源:金台资讯

“明天早上7点,我们就在这里集中,清理普渡大沟,为跑步活动做准备!”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下坝村水东普渡乡村振兴交流中心的坝坝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刘杰的动员,点燃了村民们的干劲。这场动员会的背后,是他从“流量名村”打造者到“助村干部”的转型,更是普渡布依古寨探索乡村振兴“活态样本”的生动实践。

缘起:一眼相中古寨 村民盼来“领路人”

刘杰与乡村振兴的牵绊早有伏笔。2021年,他派驻德江县大寨村任第一书记时,以短视频记录乡村日常,吸引29万粉丝,让大寨村成为“流量名村”。2023年结束驻村工作后,他在贵阳周边调研时,被普渡布依古寨的优势吸引——距贵阳近的区位条件、丰厚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淳朴的布依民风,让他看到“文旅赋能乡村”的潜力。

彼时的古寨,村民发展意愿迫切。2023年8月2日,村里召开乡村振兴动员会,村民们在意见书上按下红手印,恳切希望刘杰留下出谋划策。经过近一年实地考察与沟通,2024年7月,刘杰携团队成立水东普渡乡村振兴交流中心,从“驻村干部”转变为“助村干部”,古寨的振兴大幕正式拉开。

实干:从 “身边事” 破题 凝聚村民力量

交流中心成立后,刘杰团队“扎根”村里,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未急于推进“大项目”,而是从村民最关切的小事做起:带领村民开展环境治理,让村容村貌焕新;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拓宽村内狭窄道路;盘活闲置民房,打造特色“村宿”,为乡村旅游铺路。

日常里,刘杰走村串寨与村民交心,倾听发展建议,村民也常为工作室送粮送菜;周末,交流中心成了孩子们的学习空间,他专门准备读本供孩子阅读。这份真诚换来了村民的信任,也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清理普渡大沟的行动中,村民们自发带着锄头、镰刀、割草机准时集合,刘杰将众人分为4个小组,有序推进清理。这条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村民耗时12年在悬崖上凿出的22公里沟渠,曾养活一代代普渡人,如今在众人努力下重焕生机。“过去靠这水改变命运,现在打理后环境美了,走路也方便了。”村民李世平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赋能:转观念引青年 构建振兴长效机制

“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就是食品。”刘杰深知,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人。他通过群众会统一思想,让村民明白“乡村振兴是自己的事”,推动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等着帮”变为“主动干”。

思想转变带动行动跟进,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流古寨:有人学新媒体运营,助力村庄宣传;有人学民宿管理,提升接待能力;有人学农业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刘老师鼓励我学淡水养鱼,我就没出门打工了。”村民罗思龙说。村民们也主动行动起来:改造院落围墙、整理房前屋后种花草果树、参与文化活动传承布依习俗。“好多年轻人留下来,因为这里有奔头、有发展。”村民陈瑞发的感慨,正是古寨活力的写照。

如今,古寨已成立首个电子商务工作室和两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东木村社”平台,吸引国内外康养旅游专家、省级文化单位人员、大学教授等共同参与发展。刘杰团队提出“2+3”振兴理念:以“人才振兴(提素质)+组织振兴(聚力量)”为基础,推进“产业振兴(解物质需求)、生态振兴(美环境空间)、文化振兴(富精神生活)”。围绕“水东普渡・心灵归处”文旅IP,团队推进数字赋能、人才培育等工作,《水东普渡国际康养度假村》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持续近20年的计划,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可借鉴、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活态样本’。”刘杰的话语里,满是对古寨未来的期许。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从“驻村”到“助村” 贵州乌当布依古寨乡村振兴换上“新引擎”

刘杰与乡村振兴的牵绊早有伏笔。2021年,他派驻德江县大寨村任第一书记时,以短视频记录乡村日常,吸引29万粉丝,让大寨村成为“流量名村”。2023年结束驻村工作后,他在贵阳周边调研时,被...[详细]

以文化之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上饶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宣讲+文艺+非遗+传播”合力,让“孝老爱亲、诚信友善、生态环保”文明新风遍布乡村。“爱我上饶理响饶城”宣讲队伍在全市开展“生活美、家...[详细]

法治新风拂乡野 乡村振兴添动能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2025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检验普法工作是否深入基层、落地生根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萍乡烟草将普法重心下沉,聚焦广袤...[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