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广东省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以下简称“双百行动”),加速科技赋能乡村振兴,8月4日,广东金融学院由教授周国林、副教授李细枚领衔的“双百行动”揭榜挂帅项目团队、驻宾亨镇及古水镇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一行,赴宾亨镇共同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系列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特别邀请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广州种子商会专家组组长黄智文,广州种子商会优秀专家、广州市农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水明,广州市农科院新优蔬菜品种成果转化专家丘智慧进行技术指导,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广东金融学院驻广宁县双百行动服务队队长陈福盛、李小玲以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坑仔口村、中村村、横迳社区、宜洞村支书。
宾亨镇党委书记林寿智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组重点考察了易涝耕地治理现状,详细察看韭菜等作物的种植条件,并与德心食品公司现场对接原料需求,精准把脉产销衔接堵点。林寿智在调研中指出,水淹区可探索发展稻虾等综合种养模式,而企业提出的韭菜杆保底收购机制为稳定农户收益提供了新思路。
当日下午,宾亨镇镇长祝永康主持召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针对调研中发现细叶韭菜种植条件要求高、产销脱节、抗风险能力弱等痛点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省农科院研究员黄智文强调构建“管理+销路”双保障体系,倡导“保底收购订单+产地冷链配套”模式,通过契约化种植与冷链延鲜破解季节性滞销风险;广州种子商会专家史水明基于多地种博会的田间表现数据,推荐引种“蜜本南瓜”等兼具抗逆性与高产特性的优势品种;广州市农科院团队则聚焦产业链延伸,提出深化分拣包装、精深加工技术合作,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企业代表现场响应解决方案:收购商代表当即承诺以每斤2元保底价规模化收购韭菜杆,并依托正在建设的冷库实现错峰收储。
盘活闲置资源的创新实践值得推广,以闲置校舍改造为食品加工厂为例,该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更带动了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该模式将推广至镇内其他闲置校舍或场地,建设小型加工坊集群,形成可持续的“造血”机制。周国林承诺,将提供电商营销支持,省科技厅特派员李细枚、王晓东等则联合农科院专家开展专项技术指导,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调研,开启了政校企研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宾亨镇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链式协同、民利为本”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搭建“政校企研”四位一体平台,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地为“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转化为闲置资源活化的造血机制;以“双百行动”揭榜挂帅项目组、携手科技特派员推动高校智库、科研机构、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深度耦合,实现“专家蹲田头、技术进车间、订单到农户”的全链条服务闭环。
这一路径不仅精准破解了农产品产销脱节、耕地利用低效等痛点,更通过冷库建设、保底收购等系统性保障,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生动践行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新时代乡村治理内核。宾亨镇实践项目为县域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当技术扎根乡土、政策精准滴灌、产业联动共生,乡村振兴便从宏图愿景转化为百姓家门口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