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乡村全面振兴擘画新蓝图

2025年03月20日 来源:金融时报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再到《政府工作报告》,进入2025年,我国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磅文件密集出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程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三农”产业的弱质性已大为减弱,农村特色产业以及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孕育,订单农业、基地直发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已发展成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催生的智慧农业悄然兴起,很多地区的农业产业已成为具有市场品牌和竞争力的特色优质产业。而且现代物流网络的触角正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很多物流企业运用物联网创新供应链和产业链场景,让很多地区的“土特产”走出大山,摆上了城市百姓餐桌。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是全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虽然种茶历史悠久,但是当地茶农只采春茶制作绿茶,而夏秋茶却利用率不高,无法提升经济价值。全国人大代表、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在去外地学习后,在2023年推动引入了黄茶制作技术,过去无人采摘的夏秋茶,鲜叶被加工成抹茶,茶梗则被加工成焙茶,逐渐形成了“黄茶”产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梁云英还带来了推进黄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提升黄茶产业科技含量、拓展黄茶销售渠道等建议。

乡村全面振兴需要金融活水的持续流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事实上,金融管理部门正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持续向农村地区流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1.36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65万亿元。涉农贷款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出,根据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特点,探索丰富增信方式,优化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授信主体已从单一农户扩大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畜禽活体、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开始推广。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拓宽生物性资产、养殖设施等抵质押资产范围。授信主体和抵质押资产范围的双向扩大,将进一步丰富涉农主体的增信方式,释放农村地区的信贷潜力。

农业科技变革无疑将为乡村全面振兴装上新引擎。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002847)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国内有的企业推出“农田守望者”巡检机器人,集成激光雷达与AI导航系统,可自主完成丘陵地区果园的病虫害监测。

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正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在新疆,兴业银行使用卫星遥感应用系统,探索实现对农作物品类、种植面积、长势等情况的远程有效识别,建立农作物种植画像,提升农作物资产评估与风险预警效率,助力农业企业融资。在上海,工行上海市分行正在打造工银“兴农通”App等一体化城乡服务渠道,完善工银兴农数智服务平台、“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面向乡村政府部门、供销社、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农村三资管理、农村产权交易、乡风积分兑换、数字供销等功能,促进乡村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

今年,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发展乡村新产业(300832)新业态。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正在擘画,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正在加快。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乡村全面振兴擘画新蓝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拓宽生物性资产、养殖设施等抵质押资产范围。授信主体和抵质押资产范围的双向扩大,将进一步丰富涉农主体的增...[详细]

甘肃白银:团青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为了切实满足创业青年需求,团白银市委还联合人社等部门举办各类青年创业赛会活动,挖掘培育如“文冠果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等青年创业项目。此外,常态化开展“兰州·白银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建...[详细]

孝义市西辛庄镇释放“雁阵效应”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为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孝义市西辛庄镇党委锚定“人才兴镇”目标,用心选才、育才、用才,真正让人才“留得下”“育得强”“用得活”,不断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