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乡村振兴在青海」让生猪养殖基地致富一方

2025年02月20日 来源:青海日报

站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猪舍整齐划一。过道里,工作人员脚步匆匆,查看每一头生猪的状态,并认真记录着数据。

“现在每天都有小猪仔出生!”场长胡利快步走进“产房”。只见刚出生的猪仔粉粉嫩嫩,哼哧哼哧地挤来挤去,憨态可掬。

来自河南的胡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青海,发现这里虽地处西北,却蕴藏着巨大商机。2009年,他决定来到尖扎县开启创业之路。

胡利说:“考察中,留意到尖扎当地的猪肉多从新疆、甘肃等地购入,这说明当地缺少生猪养殖产业。不仅如此,青海市场也有着巨大需求。基于此,我便萌生了打造尖扎本地土猪品牌的想法,为本地市场供应优质猪肉,满足市场需求。”

胡利还发现,尖扎县地域广阔,有大量适宜的土地用于建设猪舍。这里远离城市,有利于发展养殖产业,为高品质的猪肉产出打下基础。

饲料资源也是胡利考虑的重中之重。尖扎县临近黄河,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创造了绝佳条件。同时,这里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资源充足,为养殖事业提供了坚实后盾。

胡利深知合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的重要性。一方面,充足的秸秆等粗饲料确保了生猪食物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与从外地采购饲料相比,从源头上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大笔开支。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增加,养殖效益自然而然得到了显著提高。

据了解,基地养殖的品种叫“加系杜洛克”,引进自河南。这一品种生长速度快且饲料转化率高,肉的脂肪含量均匀丰富,肉质出色。目前,基地生猪规模超过一万头,现存栏4000头。

“我们有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从饲料的配比到养殖环境的把控,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目前已与海东的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收购协议,完全不愁销路。”胡利说。

产业发展过程中,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保育员、饲料调配员、清洁员等就业岗位。既为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也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胡利计划建立正规的屠宰场,规范生猪屠宰流程;加强联农带农机制,收购村民秸秆,为当地村民提供猪仔和技术支持。“我会教给大家如何辨别猪的健康问题、如何在养殖过程中进行简单的疾病防治等技能,让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让吉利村乃至周边地区因产业的发展而受益。”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乡村振兴在青海」让生猪养殖基地致富一方

据了解,基地养殖的品种叫“加系杜洛克”,引进自河南。这一品种生长速度快且饲料转化率高,肉的脂肪含量均匀丰富,肉质出色。目前,基地生猪规模超过一万头,现存栏4000头。[详细]

助力乡村振兴,谱写富民新篇章

近年来,湖北省房县九道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烟叶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烟叶种植为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产业融合,九道乡不仅实现了烟叶产业...[详细]

西林县八达镇:“三链三融三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西林县八达镇以“三链三融三促”为引擎,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将党组织和党员紧密凝聚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打...[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