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农业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2024年,黔东南州深入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黔东南州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24年,黔东南州粮食播种面积达405.0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39.27万吨,同比增长4.1%。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州农业农村局的精心组织。
通过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制定印发粮油生产目标任务通知,领办粮食高产示范田等措施,黔东南州成功筑牢了粮食安全基石。同时,油料、大豆等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也实现了稳步增长,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位于黎平县敖市镇新寨屯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地上,大型设备如挖掘机与推土机正在田野间繁忙地往来作业,与此同时,机耕道路与灌溉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整个现场洋溢着一片紧张而有序的建设氛围。
敖市镇党委副书记吴美艳介绍,该项目能够有效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粮食储备,赋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既让“粮田”变“良田”,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24年,黔东南州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9.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9.21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408.99万亩的36.48%。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黔东南州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预计全州蔬菜产业(含辣椒)种植面积达到240万亩,生态家禽存栏量稳步增长,中药材、油茶、茶叶、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中药材产业方面,黔东南州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中药材种植的沃土。从江县的太子参、剑河县的钩藤、雷山县的天麻等中药材品种,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
走进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太子参产业基地,当地村民在基地内忙碌地采摘着丰收的太子参,一茬又一茬饱满鲜亮的太子参被打包运送至加工基地后被进一步地烘烤储存。
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施秉县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牛大场镇太子参作为施秉太子参的代表,色泽好、药效佳、个体饱满,受到全国各地药商青睐,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四分之一,年交易量6000吨(干品)以上,施秉县因此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等称号。如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施秉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唱响农业品牌自然而然成为推进产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助力。日前,黔东南麻江蓝莓“麻小莓”品牌连锁店的第一家省外旗舰店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正式开业,标志着麻江蓝莓品牌战略拓展迈出重要一步。
“通过这次尝试,不仅可以将麻江蓝莓的美味带给更多的人,还能促进黔东南蓝莓产业发展。”贵州麻小莓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成说道。
麻江县自1999年引进蓝莓试种以来,蓝莓就在麻江扎下了根,经过25年精耕细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麻江现已实现蓝莓种植8.72万亩,成为全国县级单位中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2021年,麻江县启用“麻小莓”县域公共品牌,并在当年跻身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百强榜单,不仅进一步提升麻江蓝莓产品的知名度,还让本土企业成功实现“抱团发展”,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通过持续实施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行动,黔东南州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加强“二品一标”认定,打响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麻江蓝莓、三穗鸭、榕江小香鸡、从江香猪、雷山银球茶等地方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从江县荣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百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荣誉称号,麻江蓝莓、三穗鸭成功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农业精品品牌;麻江蓝莓、雷山银球茶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目录。
在唱响农业品牌的同时,黔东南州还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工作,让一个个乡村告别了“脏、乱、差”的窘境,破茧成蝶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踏入南猛村,青石铺就的小径纵横交错,独具风情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点缀其间。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南猛村的内部默默运行,它们将农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逐一净化,处理后的清水被巧妙地用于灌溉房前屋后的花卉绿植,让整个村落显得干净而舒适。
“以前大家意识淡薄,不太注重环境卫生,村子环境差些,这几年村两委带领大伙搞卫生,大家开始爱护环境,村里干净了,住起安逸了。”南猛村村民李世德说。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环境整治等措施,包括南猛村在内的黔东南州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并依托丰富的苗族文化资源,部分村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目前,黔东南州共有省级生态乡镇41个,省级生态村105个,州级生态乡镇76个,州级生态村505个。榕江县、剑河县被命名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雷山县、天柱县、锦屏县、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园被命名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每一项成果都是对勤劳与智慧的颂歌,每一次跨越都是对创新与奋斗的礼赞。未来,黔东南州也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谱新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以农业发展为笔,以汗水为墨,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农”墨重彩的新画卷。
目前,黔东南州共有省级生态乡镇41个,省级生态村105个,州级生态乡镇76个,州级生态村505个。榕江县、剑河县被命名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雷山县、天柱县、锦屏县、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详细]
目前,全省共建人民调解委员会2.4万余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00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20个,行政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工作室207个,实现了人民调解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在矛盾纠纷前端...[详细]
近期,河津市乡村 e 镇携手文旅局,为河津籍在外学子送上“文旅大礼包”,并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往全国,为辛苦求学的学子送去来自家乡的温暖。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河津市乡村 e 镇与文旅局再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