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基层党建,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排头兵”,更需要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一是组建一支以党员为骨干,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干部队伍。以村干部、乡贤领头,发挥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以联建共建的方式创新党建形式,通过对口帮扶让乡村基层党组织与学校、医院、农科院所等其他单位党组织建立联系,促进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挖掘扶持一批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会手艺的“巧工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三是持续推动数字赋能农村基层党建,建立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党员管理、党内活动、党务公开等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更好地收集和分析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锚定产业发展方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新路子,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任务繁重、前景广阔,有效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三新”要素融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一是培育新型农业劳动者。充分利用大院大所资源优势,加强职业培训、产学研合作,提升劳动者的科技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二是加强新质劳动资料的应用。以研发应用良种、良机为重点改造生产工具,依据江西丘陵山地等地形特点、果菜茶园等特点配备先进农机装备。深入实施“赣种强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速突破种业领域关键技术。三是拓展新质劳动对象的范围。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大农业观,立足我省资源禀赋,拓展农事活动的空间广域和技术边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超前布局未来农业场景。
因地制宜,把“土特产”打造成“金招牌”。乡村产业振兴,“土特产”是一篇大文章。只要扎根红土,体现特色,形成品牌,就能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一是深挖“土”资源。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产,要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同时深入挖掘人文及景观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二是坚持立足我省“红色、绿色、古色”的资源禀赋,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将地区特色农产品与区域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经济附加值,带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建设,拓宽农产品增值空间。让更多“赣字号”土特产“出圈出彩”。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搭建发展“高架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一是因地制宜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完善交易定价体系,引导各类农村产权进场交易,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增加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鼓励并引导相关企业把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支持发展全程生产托管服务,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额外收入来源,提升家庭整体收入水平。三是鼓励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构建“村企共建”模式,将村集体资源和企业优势创新结合,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和企业发展的三方共赢。
加强制度供给,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系统部署和省农业农村厅“1263”工作思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严格贯彻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定期核查做到风险户的及时识别和精准帮扶,同时加强多部门的协调合作,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二是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大幅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乡供水、电网一体化建设,加快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设备提升,实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三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和改造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设施,为农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组织“三下乡”活动,充分开发民俗、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文化资源,以文化建设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