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十堰茅箭王家村:数字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2024年07月30日 来源:央广网

智慧蜂场里,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正忙进忙出的采蜜;香菇葡萄立体化种植大棚中,饱满多汁的葡萄挂满枝头……如今的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科技助阵 智慧蜂场“显身手”

近日,在王家村“智慧蜂场”内,一栋栋“小房子”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山间平地,时不时有蜜蜂飞进飞出,“嗡嗡嗡”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里的蜂箱与普通蜂箱不同,每个蜂箱都安装了一个白色智能监测盒子,干净整洁,且配备了监控摄像头、传感器、通风口等。小蜜蜂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住上了“洋房”。

“现在养蜂也用上了高科技。”茅箭区蜂业协会养蜂技术员王强欣喜地说,现在不用进入蜂场,在手机上就能实时查看每个蜂箱的温度、湿度、声音和重量等数据,便于精准管理。

“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蜂蜜的品质,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比如原来一个人只能管理200个蜂箱,现在可以管理400多个蜂箱,管理效率提升了一倍多。”王强说。

“您现在看到的改善采蜂条件、解放劳动力,只是智慧蜂场带来的一部分好处。”茅箭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庹文芳认为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化、智慧化,助推了茅箭区蜂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王家村的智慧蜂场是茅箭区智慧养蜂系统的一个展示体验点位。”庹文芳说,茅箭区智慧养蜂系统由蜂业信息、数据统计、蜂场列表、智慧蜂箱信息、蜜源分布和分析、蜜蜂科普与宣传等多个板块组成,是茅箭蜜蜂养殖信息化与数据化的重要载体。

茅箭区是中国多花(中蜂)蜜之乡,据统计,已有26个村发展了中华蜜蜂养殖产业,养蜂数量数万群,已初步形成了蜜蜂养殖、蜂产品加工、蜂文化研学旅游、蜂疗康养美容、蜂产品餐饮等业态的全产业链条,年生产蜂产品200多吨,蜂产业链总产值达4000万元。

“跨界”融合 特色产业迸发新活力

香菇与葡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王家村,通过创新循环种植模式,让二者和谐共生,并结出累累硕果。

走进该村香菇与葡萄立体化种植智慧大棚,一排排2米多高的葡萄架上挂满了密密匝匝的果实,行走其中仿佛置身“葡萄森林”。

据了解,与普通温室大棚不同的是,该基地园区依托设施大棚葡萄与香菇立体种植示范项目,香菇出完菇后的废菌棒通过发酵,作为有机肥埋到地下给葡萄提供养分,葡萄种植后修剪的枝叶经过粉碎可制成菌棒的原料,实现绿色循环种植模式。

“以葡萄每亩年产量对比,普通大棚约2500斤,智能化升级后我们能达到3000斤,年收入提升5万元。”十堰市福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宣斌介绍,温室内遍布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记录植株从定植到采收的数据,利用香菇、葡萄生长时间差和空间差,以及香菇大棚温度、湿度和含氧量可控的优势,提供最优的生长环境,是一座冬春养菌出菇、夏秋采收葡萄的“果蔬工厂”。

“香菇与葡萄的‘跨界’融合,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王家村党支部书记杨璨表示, 智慧大棚通过资源再利用,实现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种植,实现了“一棚多用,一地多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和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十堰市茅箭区“跨界”种植的企业不在少数。据悉,该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努力探索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把农业优势做得更“优”。该区现已打造休闲农业园区18个,引进行业龙头企业5家,采取“区属国资平台+强村公司+市场主体”模式,打造高品质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区。2023年,全区规上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6.8亿元,同比增长24.9%,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十堰茅箭王家村:数字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据了解,与普通温室大棚不同的是,该基地园区依托设施大棚葡萄与香菇立体种植示范项目,香菇出完菇后的废菌棒通过发酵,作为有机肥埋到地下给葡萄提供养分,葡萄种植后修剪的枝叶经过粉碎可...[详细]

农发行怀宁县支行积极开展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

7月11日,农发行怀宁县支行组织安庆师范大学和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两支团队前往独秀山观音湖乡村全面振兴建设项目开展参观调研活动。独秀山观音湖项目是怀宁县重点规划项目之一,该项目在该...[详细]

志愿服务贵州乡村振兴,万名大学生出征!

据悉,出征前,项目相关单位还邀请了省内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政策、贵州省情、新时代贵州志愿服务及西部计划政策、青年志愿者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安全自护等内容开展培训。此外,贵州今...[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