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姚村镇,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乡村振兴梦想的地方,正以其不懈的努力,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党建+产业+服务”创新模式推动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姚村镇毕家村为壮大集体经济,党支部经过“四议两公开”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火龙果种植项目,该项目建设火龙果大棚6座,占地20亩。随着近年火龙果大棚运营良好,每个棚平均年产3000斤,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此外,毕家村还充分利用“泗河综合开发”机遇,在河堤两侧40余亩土地进行旱藕、泥鳅养殖。莲藕基地在管理运营过程中,增加了村民就业岗位、劳动收入。莲藕亩产5000斤,年收入十余万元,泥鳅养殖增加收入4万元。
除了火龙果、莲藕,这里还种了一片片猕猴桃果树。六七年前,毕家村党支部书记颜井利带领村内的种植大户毕玉良外出考察,引进猕猴桃果树,如今的果树长势良好,产生了可观的收入。“现在的果已经到了成熟期了,马上就要开始下果了,大约每亩地能收到五六千斤,收入四五万块钱。”毕玉良笑着说。
火龙果、猕猴桃、莲藕种植基地的成功建成,为姚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头作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模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壮大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毕家村将产业经济增收转化成民生实效,今年新开办的助老公益食堂,让30余名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全村通过党建引领和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服务”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带领着村民共同致富,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公平治村“一碗水端平” 助推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
在姚村镇孔家村,村内重大事项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都会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孔家村党支部长久以来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一碗水端平”公平治村。
据了解,孔家村党支部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村级事务运行规范有序。“公生明,廉生威,民为先,法为上,共治共享是我们的治村理念。”孔家村党支部书记孔令喜介绍,村里实行的乡村治理“四个一”工作法,坚持“一碗水端平”“一片荷不染”“一颗心为民”“一把尺量准”的治村理念和村规治村相结合,推动构建党建引领、共治共享乡村治理体系。
此外,孔家村还不断创新探索“庭院党课+乡村治理”新模式,着力打造农村党员群众“10分钟学习圈”。按照“一网格一红色庭院”的标准,选取党员中心户、老党员家的家庭作为学习阵地,将“为政以德”“博学笃志”理念、廉洁文化、惠民政策融入日常教育宣讲中,将党课送到党员、村民的家门口,党员群众齐聚一堂,利用茶余饭后休闲时间,既授课宣传,又以事论事、化解群众矛盾。
孔家村在推动组织振兴的同时带动了产业振兴。孔家村因村制宜,依托泗河滩涂,投资25万元,栽植蟠桃、黄桃等桃树100余亩,采摘期长达四个月,增加收入10万元。孔家村围绕“村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孔圣水泥、药用辅料厂共占用孔家村土地40余亩,村企之间共同搭建合作平台,“订单式”“定向式”创造就业机会,目前已带动孔家村6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一颗心为民”初心治村切实保障集体和村民权益。
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赋能文化振兴
姚村镇以孝、善、和文化为导向,以文化惠民为抓手,持续开展各类精神文化活动,以“文”化人实现村庄有效治理。
近年来,姚村镇将姚西村作为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组建广场舞队伍、组织开展广场舞表演,积极参与姚村镇文化站“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福送万家”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姚西村定期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建设互助养老院,探索构建农村养老新模式,营造孝善氛围;打造文化长廊,营造文化氛围,为乡村振兴凝聚正能量。
同时,姚西村注重为老服务,传承敬老爱老和感恩回报的孝善文化。在百姓儒学节期间,姚西村邀请120余位老人共进幸福餐,并拍摄全家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治理中,赋能文化振兴。
“姚村镇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底色、以人才为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镇’兴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曲阜市姚村镇党委书记李瑾说。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姚村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以党建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