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北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李成贵介绍,经专题调研发现,北京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风貌等问题上还存在不足,应当进一步强化科技驱动意识,用好用足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以‘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为抓手,开拓首都乡村振兴新局面”是北京市政协今年重点协商议题之一。7月22日,北京市政协围绕这一议题举行专题协商会。李成贵介绍,专题调研组赴河北、天津、浙江和上海等地学习考察,400余人次累计深入基层乡村、涉农企业、研究机构等40多个点位,组织各类调研和座谈活动16次。
北京市政协委员、延庆区政协党组书记张远表示,延庆区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区域存在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他认为,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延庆区要撬动社会资源助力发展,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打造农业数字化应用新场景。
北京农业是都市型农业,产业形态多样。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原主任姚学祥认为,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体系,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乡村规划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吴永常在发言中表示,推动建设“才貌双全”的首都特色乡村,要充分发挥具有绝对优势的农业科教资源,打造农业中关村,以农业高新技术产品供给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2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攻关的甘蓝少人化生产技术,在昌平区金太阳农场45亩地进行了实际应用。北京市政协委员、该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平介绍,这一技术的应用能节约人工成本50%以上,在试验地,春秋两茬节约成本8.2万余元。
“建立农业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陈立平提出建议,要开拓首都乡村振兴新局面,就要利用北京市雄厚的数字农业科研实力,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更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试验区,进一步推动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报告还指出,北京农村作为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要充分发挥北京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领支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更可持续地走好具有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