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在双向吸引双向奔赴中助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年05月27日 来源:学习时报

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在蔬菜大棚内进行科学种养指导

近年来,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省局(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决策部署,发挥行业资源、管理优势,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统筹谋划乡村振兴帮扶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支持帮扶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扎实开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省局(公司)着眼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大力支持帮扶村产业项目引进与发展,通过现代化经营管理思维与新型农业技术的充分结合,让企业与乡村双向吸引、双向奔赴。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省局(公司)始终将重心放在如何进一步拓宽帮扶村村民增收渠道上,积极为帮扶村联系技术资源及下游渠道,让农民不仅“种得出”,更要“卖得掉”,依托“订单种植”“特色种植”,贯通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并通过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平台,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减少中间成本,让农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奔头。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颗颗种子正在地下蓄积蓬勃向上的力量,一个个身影正在安徽的土地上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党建引领:筑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在省局(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商业系统上上下下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进一步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支持帮扶对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鼓励各下属单位集中资源办大事探索实践,推动全省商业系统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

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沙坝村是2021年增设的乡村振兴省直帮扶点。短短三年时间,在省局(公司)的支持下,沙坝村实现发展蝶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次第展开。

沙坝村距太湖县城仅5公里,近年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由此带来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安全维稳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用党建力度助推乡村振兴速度。每周召开例会,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会议事,收集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发挥党员和群众在治理中的作用。每月开展主题活动、每季度举办党员“政治生日”仪式,既抓党组织又抓党员个人,从思想上引导,从行动上指导,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精细化治理优势。在省局(公司)筹划下,沙坝村成立了乡村振兴培训中心。通过培训中心平台组织党员村干部考察学习、拓展训练、理论培训,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凝聚了人心,极大激发了党员村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强化了队伍管理,增强了工作合力,开创了工作新局面。

强化党建帮扶引领作用是省局(公司)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运用单位党建资源优势,指导帮扶村加强基层党建,进一步筑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省局(公司)坚持党建工作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帮扶村基层党组织在村内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一是选强配优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基层干部队伍,今年,全省系统共对口援助帮扶村62个(含脱贫村39个),选派驻村干部52人;二是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三是省局(公司)办公室、学会秘书处等机关党支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基层开展红色教育、义诊入村、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有效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四是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四事四权”等规章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在组织领导方面,省局(公司)党组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今年来多次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重大事项,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省局(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共18次深入定点帮扶村开展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相关部门及承担帮扶任务的直属单位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以座谈、书面调研、汇报会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

在产业帮扶方面,省局(公司)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科学把握帮扶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及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注重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使帮扶项目与各地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相结合。截至2023年12月末,全省商业系统共投入帮扶资金1748.8万元(含年度援藏捐赠资金400万元)、农网终端建设资金134万元。根据乡村振兴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省局(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通过30万元以上乡村振兴项目11个,涉及本年度帮扶资金总额849万元。项目范围包括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等,有助于帮扶村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乡村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直接受益人数近9000人。

在省局(公司)各个帮扶村,村企联合的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合作农业等产业项目不断拓展,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更筑牢了新农村、新农业的发展基石,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产业帮扶: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近年来,省局(公司)充分利用行业政策,坚持将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推动行业生产与当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投入帮扶资金推进皖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建立了规划建设、利用保护、合理轮作的工作机制。2005年至2023年,省局(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2.92亿元,持续建设沟渠、塘坝、机耕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024年将继续投入资金97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省局(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号工程”,全面实施“原料供给市场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产品品质特色化”的“三化”融合发展战略,整合沪皖科技园、焦甜香科技园、鄂皖科技园等资源和功能,引进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力量,共建共享“三园一院”融合创新平台。深度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战略,借助国家级“互联网+”智慧农业技术优势单位力量,构建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优化生产技术措施,助推帮扶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早在2012年,省局(公司)正式将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新龙村确定为重点帮扶村。近年来,紧紧围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兴旺,加快构建融合发展、农旅学并举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新龙村依托‘山水林田’自然禀赋,依靠‘两山夹一坳,万亩良田绕’的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利用三年时间打造集特色产业研究、融合发展示范、农旅休闲体验、农业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村庄。”省选派办派驻杨柳镇新龙村的党委第一书记介绍道。

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为加快推进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皖南公司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出发,以政治“定向盘”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盘”,全力推动协同发展,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现在大棚种植的是秀丽小西瓜,估计今年的瓜果种植能为村集体带来小50万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杨柳镇新龙村党委书记说起村里的多元产业笑得合不拢嘴。

2023年,省局(公司)投资298万元,立项帮扶建设杨柳镇新龙村农旅学产业融合示范项目,按照“产村融合、农旅融合”思路,建设农旅、教育、技术、示范、研发、推广一体的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地方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指导的示范平台。项目建成以来,已与安徽省农科院开展项目合作,引进早甜、秀丽、金碧春秋、红珍珠等果蔬品种开展示范种植。示范区同时获宣城市宣州区中小学校校外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授牌。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融合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发挥行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势,孵化特色产业,精心设计了多种特色产业组织方式,指导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开展生产示范。”皖南公司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精准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近年来,省局(公司)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一线开展入户摸底排查,利用“乡村振兴夜校”“防返贫手册”“巩固脱贫成果帮扶码”“入户政策宣讲”等多种形式,组织群众评议,精准识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通过下发制度文件,聚焦帮扶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五大振兴,针对重点地区制定清单式帮扶计划,选派驻村干部52人,近三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607.26万元,帮助帮扶村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在蚌埠市张坝村,蔬菜产业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产量低、种植方法陈旧,蔬菜“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一度成为当地群众致富道路上的“绊脚石”。针对这一情况,省局(公司)给予精准帮扶,投资87万元,建设了13个标准化蔬菜大棚,新修道路1000米,掌握“时间差”,让农家绿色菜“错峰销售”,让卖不上价的蔬菜有了“归宿”。

“以前,蔬菜集中上市,价格低廉,甚至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菜烂在地里,很是心疼。现在好了,种了大棚蔬菜,上市正是价格合适的时候,一年能多卖好多钱。”张坝村村民高兴地说。蔬菜错峰销售,只是省局(公司)帮扶项目的功能之一,逐步构建农产品输出基础设施网络,提升运输服务能力,提高优势资源及农业资源利用率,优化市场结构和布局才是该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体现。

通过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村民在收取流转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到企业务工获取劳务收入。驻村工作队还想方设法联系企业帮助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先后帮助60多名剩余劳动力解决务工问题。村集体分红、土地流转收益、就近务工收益,省局(公司)精准帮扶项目为村民带来了三重收益,真正实现了以项目兴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这几年,省局(公司)发挥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经营性产业帮扶。在张坝村,新建标准化农业种植大棚项目16个,其中2个暖棚昼夜温度较高,主要种植适宜生长温度在20到30度、土壤通气性能良好环境中的羊角蜜;14个冷棚昼夜温差较大,用于种植需要较大昼夜温差、土壤排水性能良好环境中的西瓜,大棚温度和土质特性均适宜所栽种的作物。新建标准化农业种植大棚项目突出了当地特色,形成了规模效应,积极探索暖棚栽种模式。据估算,项目未来5年内能够持续经营,将带来持续收益,同时长期为大棚雇用种植人员及旺季的临时采摘人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家门口就业机会。

环境改善: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近年来,省局(公司)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根据帮扶村产业发展需要和生活条件现状,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已累计修复农村道路13000余米、建设门牌11750个、安装路灯近千盏、采购各式农机设备300余台,不断加强文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红色教育、“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义诊入村等多种形式的党建、文化惠民活动,累计使13000余名村民受益。围绕良好乡风文明建设,省局(公司)在帮扶村持续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表彰了一批“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庭院”,有效推动乡村文明风尚的形成。

在太湖县汤泉乡吴岭村村民活动广场上,有一面由66张照片汇聚起来的“笑脸墙”。这一张张笑脸,是吴岭村最美的乡村风景,映照着吴岭村近几年来“塑形”“壮体”“铸魂”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吴岭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蝶变。

如何学习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把人居环境整治由“村里事”变成“家里事”,由“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驻村工作队经过与村“两委”商议,决定将“门前三包”人居环境整治作为2022年度第一书记“书记项目”,每月由驻村工作队入户评比并及时奖励。与此同时,村党总支书记将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作为年度的“书记项目”,而带头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正是党员同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第一个切入点。小投入换来大收益,小抓手带来大变化,推行以来吴岭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一直位列汤泉乡前列。

围绕建设宜居吴岭,吴岭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将居民饮用水作为头等民生要事,专题研究着力提升改造;积极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治理当家塘,添置村级卫生室医疗设备,关爱独居老人养老,常态监测地质灾害,做好道路养护,补充安装路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升。今年要以省级中心村建设为契机,建设干净整洁、绿色美丽的宜居环境。

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宜业。今年吴岭村新春第一会就是研究“土特产”文章,聚焦集体经济发展。在既有赛道上,茶叶、菊花、黄花菜等产业不断提质升级,办理生产加工许可证,摆脱小作坊模式,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找准茶叶细分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邀请国内知名制茶工匠制作“吴岭红”红茶,依托大公司大平台走向市场。

在新的赛道,吴岭村瞄准乡村研学这个新风口,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改造现有闲置的吴岭小学作为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积极对接各类学校以及培训机构,拓展未来经营空间。积极谋划丰富实践和体验教学内容,串联起人居、产业和生态,立足本村实际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朝着集体经济百万元的目标冲刺。

吴岭村全面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建设,着力为乡村振兴嵌入文化底色;建立道德讲堂,整理家训家规和村规民约,推动成为全体村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充分发挥党群议事会、五老议事会、乡村夜校等群众自治机构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比,孝老爱亲、向上向善、见贤思齐在村里蔚然成风。近几年更是涌现了安庆好人、部队三等功获得者等先进人物。

强村富民:发展壮大乡村优势产业

近年来,省局(公司)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发挥行业资源优势,支持帮扶对象做强优势产业,着力将小产业、“土特产”培育成为有竞争力和带动力、有风险抵抗力、适应市场竞争的支柱产业。过去三年间共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产业帮扶项目,在宣城新龙村、安庆江河村、滁州泊岗乡等帮扶地区形成一批以“农旅学产业融合示范区”“生姜加工厂”“雪里蕻深加工”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就业岗位超300个。

沿着平坦的村路,走进安庆市沙坝村苗木基地,只见一排排苗木郁郁葱葱,剪苗、修苗,一派忙碌的景象。在了解沙坝村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省局(公司)投入40万资金扩大苗木种植。“现在我们村苗木种植扩大到300亩,同时增加了紫薇、杜鹃一些品种,省局(公司)的资金不仅帮助我们扩大了种植规模,而且提高了品种的价值;同时,他们又投入资金与我们村种植养殖大户合作开发了稻虾混养200亩。我测算了一下,这两个产业帮扶项目,能为村里每年增收近15万元,而且能给村里40多户提供务工增收。”苗木基地负责人朗城组组长盘算着。

“省局(公司)帮助我们村发展产业是实实在在的,在扩大苗木规模后,考虑到前几年大旱带来的问题,又帮我们修缮了周边6口当家塘,解决灌溉问题。同时,通过培训中心平台找到专业老师,为村民开展苗木种植技能培训,真正帮助我们强村富民。”沙坝村村书记感慨道。

除了支持沙坝村产业发展,省局(公司)在人居环境和家风民风的“硬件”“软件”改善上同样铆足劲。道路硬化1100米、安装路灯350盏、修缮当家塘14口……三年来,省局(公司)投入130万元支持沙坝村“硬件”环境改造,塘林组中心村、朗城组中心村分别获得“市级美丽乡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称号。帮助搭建普法终端平台和法治工作室,助力法治乡村建设;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评优活动;党员干部走进沙坝村慰问困难群体、学校师生;支持沙坝村组建第一支篮球队参加“村BA”……三年来,省局(公司)投入近20万元着力营造沙坝村文明乡风,使乡村治理更加和美。

按照规划,今年省局(公司)将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决策部署,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项目规划,提升资源集聚。根据帮扶村实际需要,科学、系统谋划各帮扶村帮扶项目,合理编制下年度乡村振兴项目预算,坚持“严控方向、资源集聚”原则,将帮扶资金向可产生较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内容适度倾斜,避免“撒胡椒面”式捐赠,突出帮扶重点。2024年由省局(公司)牵头,各直属单位配合,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实现帮扶村标准化公厕全覆盖,持续发挥乡村振兴项目带动作用,支持帮扶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得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加强过程管控,提升规范水平。严格按照乡村振兴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采取省、市局分级审批方式,狠抓项目建设流程中的四大关键环节,筑牢乡村振兴项目预算编制“管理关”、立项申报“审批关”、资金流向“监督关”、验收评价“责任关”,切实保障帮扶项目平稳推进和建设过程符合规定,不断健全乡村振兴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周期性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进度跟踪,探索构建由审计部门参与的阶段性专项审计机制,提升帮扶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加强人才培育,提升队伍素能。注重“扶智”手段,发挥行业在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组织各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教育、业务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业务、会帮扶、作风硬的帮扶干部队伍。同时可利用沙坝村“乡村振兴培训中心”等资源,搭建帮扶村村民乡风文明、实用技能培训平台,加强帮扶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在双向吸引双向奔赴中助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省局(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决策部署,发挥行业资源、管理优势,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统筹谋划乡村振兴帮扶项目,推...[详细]

乡村振兴看内蒙古|护航“天”选之“子”茁壮成长

走进国家马铃薯试验田,地块规划整齐,写着不同型号的标牌插在地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供电分公司党员服务队延伸电力服务,正在为15000粒太空马铃薯种子在试验田开展试验种植进行特殊巡视...[详细]

东山:绘就乡村振兴共富共美新蓝图

近年来,东山县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质同网,打造“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全域振兴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自来水”“城乡污水一张网收集处理”,成为...[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