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日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发布,江浦街道华光社区成功入选。
近年来,华光社区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落实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不断推动以美丽田园为韵、村落肌理为形、艺术文化为底,探索城市近郊的乡村振兴路径。
通过一朵栀子花飘出“共富香”、一间老房子体验“慢生活”,一座讲习所滋育“新农人”,让特色田园乡村梦从这里点燃,让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在乡村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以文旅融合,开拓乡村发展“新赛道”
华光社区用新理念打造非传统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对乡村地理、自然、生态、居住等要素进行重构,让原本仅有风景的山村成为拥有更高附加值的城乡融合中心。发挥由党员、乡贤、村庄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等组成的村民理事会的作用,让新村民的资源优势、专长领域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积极推动与南艺、南工大共建,对乡村场景进行规划提升,重塑具有乡土文化标识性的空间场所,赋予村庄更多元的表达。在响堂水库旁,由抗美援朝老战士姜玉友老宅改造的向山文化空间,定期举办“老山灵奇志”“商兔奔月”等主题艺术展,传承红色基因,为文化人才提供创作场景。梳理兴隆、响堂、西华、石门四个组的历史脉络,寻找村庄美丽传说,通过展示文化故事、葫芦画非遗创意等,充分展现乡村文化特色,以产业“塑形”、文化“铸魂”,让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内外兼修”。
以生态共栖,绘就特色田园“新图景”
乡村因美而兴,带动走向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继响堂获评省特田之后,兴隆组也在积极申报,社区按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要求,整治村内空间、提升村庄道路、增设停车点位,建设污水管网、提档公共厕所、设置垃圾分类兑换点,打通池塘水系、改造栀子花田,增加生态绿化、景观小品等配套工程,设置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规范化标识标牌,建设与安全教育、文旅配套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站点。深度挖掘栀子花、葫芦等特色生态农产品潜力,做强“栀子花村”,做响“葫芦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吸纳村民从事村庄保洁、护林防火、水库管理等岗位,参与村庄生态管理,不仅让村民把人留在村庄,更把心留在村庄。
以文明浸润,塑造乡村治理“新主角”
探索“法理相融、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华光栀家”党建服务品牌,以党建引领、村民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融合,共绘“红色乡圈”。社区党总支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新、老村民召开“完善村规民约”专题协商议事会,协商修订涉及房屋改造、农林土地、经营管理等十方面村规民约,党员带头签订遵守承诺书,让“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发挥乡贤主场优势,与村民搭建桥梁,“以情”激发村民融入、配合村庄发展;发挥“老钱调解工作室”退休法官钱昱天30余年的法院工作经验,协调处理房屋租赁、游客服务等矛盾,“以法”推动服务诚信、管理规范。让党建引领乡村蝶变,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衔接共促、深度耦合。
以产业赋能,打造村庄发展“新课堂”
结合辖区依山傍水生态资源,发挥紧邻城市区位优势,探索以租赁、共享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社区邀请乡村设计师参与农房设计、提升改造,并引荐注册企业租赁落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吸引村民回村创业、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将自家老宅打造成研学基地、共享庭院,开展农事体验、老山生物多样性教育、自营农家乐等,促进闲置农房“雀窝”变“凤巢”。同时,努力实现村庄发展自我造血,链接优秀企业,引进文化创意、旅游配套等优质项目,将集体房屋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寻求集体资产的增长空间,利用现有观景平台、草坪、水库、坡地等户外载体,开展团建拓展、户外营地等可持续性收益项目,努力实现千万元村的目标。
下一步,华光社区将以更高的要求与更加务实的举措,守传统文化深厚之正,创现代城乡融合之新,积极探索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