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玉门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2024年“三农”工作,展现出“开年就开跑”的新气象。
抓好“米袋子”“菜篮子”
为了完成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9万吨以上的目标,玉门市将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玉米和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大力推广小麦浅埋滴灌、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建成万亩高效粮食生产区5个、千亩粮食生产区14个,全力创建粮食安全优质高产示范区。
玉门市昌马镇的藜麦种植基地俯瞰图(岑文喆 摄)
为了让“菜篮子”更丰盈,玉门市油料面积计划保持在2.98万亩以上,能繁母猪稳定在1万头左右。深化粮食储备和购销监管,推进节粮减损。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玉门市着力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加快打造全国设施蜜瓜产业优势区、西北优质枸杞生产加工集聚区、西北多业耦合智慧产业创新区和甘肃特色集采集配和数商兴农服务中心。
同时,玉门盯紧蜜瓜、蔬菜、枸杞、制种、牛羊五大产业,着力优化产业联盟,建成11万亩蜜瓜、13万亩蔬菜、12.8万亩制种、16.5万亩枸杞4个万亩种植基地,打造蜜瓜、蔬菜、枸杞、肉羊4个10亿元产业集群。
群众正在采摘枸杞(周欣 摄)
为了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的文章,玉门市以精深加工为牵引带动产业价值链延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聚焦“引大引强引头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级扩能行动,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企业,落地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14个,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以上。
和美乡村添新景
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玉门市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以城镇和发展类村庄为中心,制定城镇建设发展和村庄搬迁撤并规划,引导群众有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实施以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等为重点的“八改”工程。坚持以拆除和购买为主,按照“收缩边缘、繁荣中心”的思路,新建改造农房1500套、改造户厕600座,年内完成地震灾害避险搬迁634户。接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巩固提升已有成果,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5个、示范乡镇2个,持续夯实“和美乡村”创建基础。
强化帮扶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玉门市计划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65%以上,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就业帮扶攻坚行动,充分挖掘各类就业帮扶政策的增收潜力,确保全年输转脱贫劳动力3600人次以上。
同时,玉门市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强化贷款后续监管,防范化解逾期风险。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统筹用好乡村就业工厂、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岗位等渠道,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赤金镇万亩韭菜种植示范产业园(玉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玉门市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确保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全覆盖完成市、乡驻村帮扶干部年度培训任务,进一步提高帮扶干部政策水平和帮扶能力。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完善“三留一困”群体的关爱服务机制,落实跟踪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群体的良好氛围。
发展智慧、绿色农业
玉门市突出种业振兴,引进敦煌种业、金辉种业等种业强企,带动玉米制种、蔬菜花卉制种生产面积分别达到2万亩、8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制种基地1.5万亩以上,打响玉门种子品牌。
同时,玉门市提升农业技术和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0个,开展标准化试验示范30项。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加快小昌马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面积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80%以上。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六期和绿洲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完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管理体系。
完善乡村治理让乡村更有活力
玉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互联网+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同时,玉门市开展“和美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积极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