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冬日暖阳在清晨洒下的第一缕微光,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西石村的侯翠玉就已赶到隔壁鲁子峪村民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洗菜、切菜、蒸杂粮窝头、煮红薯稀饭……很快一顿美味的农家早餐就上桌了。“我主要在厨房帮忙,做的都是农家饭,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侯翠玉说。
利用“硒游菌”特色产业带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致富;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聚焦“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带领群众共同富裕……2023年,淄川区按照“党建引领、全面振兴、典型引领、全域振兴”的总体思路,以示范片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致力打造“党建引领、龙头带动、联农带农、连片推进”的乡村振兴淄川模式。越来越多像侯翠玉一样的农民,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走上了致富增收之路。
2023年6月,淄川区成功入选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在党建引领促共富上“揭榜挂帅”。2023年11月,淄川区又被认定为第三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区)。
“民宿+”打开山区农民增收新阀门
“春节假期预订已经开始了,预订率不错,有些房间已经全部约满。”2023年11月27日上午,太河镇鲁子峪村的芸弘山房里,工作人员忙着收拾周末入住客人的房间,准备迎接新的住客。山房负责人、唐三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立刚说,虽然进入冬季,但民宿还是周周爆满。
淄川区地处鲁中,山区、丘陵占三分之二,拥有丰富的山水和古村落资源。如何盘活资源,让好风景变“好钱景”,使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变美变靓的同时增加收入?为此,淄川区围绕“富硒、食用菌、农文旅”三大主导产业,实施“一镇一业”行动计划,整体策划“齐长城宿集”品牌,建立发展壮大七河香菇、蓼坞小米、黛青山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
刨地瓜、拔萝卜、收白菜……在芸弘山房对面的山坡上,来自青岛的于先生一家跟随村民进了地头。一番农事体验下来,于先生决定续住一晚。
紧抓“硒游菌”特色产业,淄川区开启乡村振兴的“+”模式。“以芸弘山房为载体,我们开辟了农事体验、模拟法庭、荒野求生等研学项目,2023年接待人次5000以上。”胡立刚说,除了开辟“民宿+”项目,他们还利用鲁子峪村丰富的土地资源,流转100亩山地,种植特色农作物,逐渐形成从观光到休闲度假、单一住宿到“民宿+”产业集群、土特产销售到本土人文风情输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芸弘山房70多个床位,2023年营业额达到200多万元。其中,农业种植用工达到40余人,劳务费用支出60多万元,“民宿+”带动百姓致富增收效应凸显。
示范片区带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进入冬季,淄川区将军路街道七里村的爱心澡堂里,前来洗浴的老人渐渐增多。
“家里虽然也挺暖和,但没有在澡堂洗澡舒服,这里有座椅和防滑垫,洗浴很方便。”2023年11月26日中午,村民司伟婷陪同母亲洗浴结束后,又到旁边的守望相助孝心餐厅购买了一份午饭。
改造村居管道、实施道路提升、引进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实行水浇田托管……七里村作为淄川区文峰孝水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抓手,以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建设为契机,积极改善村居环境,打造“户户有庭院、一步一美景”的和美宜居新乡村。
2023年11月20日,淄博市青联、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在淄川区钟楼街道北苏村举行创意策划会,为北苏村刚刚建成的8000平方米配套商业综合体的规划招商出谋划策。
“通过‘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我们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由北苏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额入股,成立劳务、旅游、置业三大合作社,通过开展村企合作、盘活闲置资产、开发文旅资源等多种形式增收。2021年实现村集体增收32万元,2022年增收38万元。”北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伟说,作为典型的工业园区村,北苏在充分利用好城郊和园区优势中,以“项目为纲”发挥淄川区工商资本密集的优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不断发展商业产业。“2023年年底,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居民人均收入实现3.6万元。”李伟说。
发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工商资本、区位交通等优势,淄川区沿南部旅游带和18.6万亩天然富硒带,规划实施了琉园硒谷、文峰孝水2个城乡融合型和凤凰山、黛青山、山水峨庄、岭上云天4个田园风貌型共六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新打造示范村46个,精品示范村22个,通过示范片区引领,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淄川路径。
共富项目助推乡村合作化发展新格局
“有时间我就坐下来加工,计件发工资,家里事情耽误不了,也多了一份收入和保障。”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村民车纯峰,每天忙完家务都会进行磁性材料加工。利用和庄村现有的11家磁性材料企业,把生产中的加工工序转移至庭院。和庄村通过村企抱团发展共富项目,带动30余户村民月均增收2000余元,吸纳周边村庄劳动力近300个。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淄川区寨里镇北黄村的郭成环开始整地,准备羊肚菌的种植。“2022年我建了2个‘迷你棚’收了十几斤羊肚菌,基本上自家吃了。2023年,后院的菜地,我准备全种上羊肚菌,争取卖了赚点零花钱。”郭成环说。
小雪过后,淄川区昆仑镇东笠山村的100亩辣根开始收获。“辣根是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定点直销。”东笠山村村“两委”成员张存雷说,村里整合400余亩闲散土地成立了土地合作社,种植蜜薯、大豆、玉米等农作物。2023年,村里首次尝试种植辣根,可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每股分红100元。
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富工坊开展农作物种植,村企联合拓展共富项目,精选农业产业助力群众增收……2023年,淄川区持续开展党建引领“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试点村居达到111个,累计成立各类合作社313个,实现村集体收益388.41万元,形成“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分红,集体有收入,支部有权威”合作化发展新格局。同时,淄川区还通过政策集成、金融赋能,以城带乡、工商促农,探索集体增收、群众共富新模式,创新建立村企融合共富联盟,与15个企业、36个村策划合作项目17个。
希望的田野,和美的画卷。深挖“硒游菌”产业,布局村庄产业项目,淄川区正积极推动工商资本深度支持乡村振兴,加快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