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在湖北省利川市金龙村七组,人称“女强人”的张凤梅与男友高源两人携手抗“病魔”,凭着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演绎出了“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4年23岁的张凤梅,在利川市城区经营建材生意,一次偶然机会与返乡看望父母的高源相识,2016年底两人正式确立为恋人,开启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当时他在浙江出海打鱼,每年有27万元收入。但我们想到两人长期异地总归要回家,不如早回家种烤烟,为以后结婚组建小家庭奠定基础。”张凤梅回忆当时两人的想法。
2017年3月高源从浙江回到文斗家乡种烤烟,两人你来我往、相互照顾,烟田里有他们勤劳的身影,商店里有他们奔波的足迹,谈婚论嫁是他们彼此心中共同坚定的方向。
然而,命运多舛。眼前这对相亲相爱的恋人,却在不久后迎来了一段黑暗的时光。
“那时候的每一天都让我揪心,无助和无奈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3月17日,张凤梅眼里噙着泪讲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2017年12月的一天,高源觉得身体不适,两人到恩施州中心医院诊断治疗,诊断结果让张凤梅顿感晴天霹雳,眼泪顺着面颊流下。
随后,高源由父母及弟陪同转到武汉一家大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及骨髓移植手术。
面对命运的捉弄,这段苦涩的缘分何去何从?好心的亲戚朋友就劝张凤梅不再掺和此事,当时才27岁的张凤梅毅然回绝,丝毫不犹豫就扛起了照顾高源的责任。
第二天,当张凤梅赶到武汉医院时,高源的父母惊诧地望着她,老泪纵横。
鉴于高额的费用,高源父母将家里房子、车子、牲畜等能值钱的全部卖掉,张凤梅也将自己所有积蓄全部用于治疗。并劝伯父伯母回家,由她一人照料高源,既减少费用又保重二老身体。
在治疗前期,张凤梅发现高源性格变得孤僻,对她不理不睬,每次看着她就流泪,欲言又止。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高源脾气又变得暴躁起来,对张凤梅专挑刺,用一些伤心话来刺激她,张凤梅看出他的心思,怕她受到连累,想要她离开。
“高源,什么也不要想了,现在我们唯一的就是专心治疗,不论什么结果,我都永远陪你到最后,你也别想赶我走!”张凤梅真情地对高源说道,四目相对,眼泪又一次外流。
正是张凤梅这翻话,让高源振作了起来,并坚定了战胜病魔的决心,也更加认定了眼前这个女人就是他陪伴一生的人。此后,他积极配合治疗,心情舒展许多,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在张凤梅的悉心照顾和陪伴下,2018年7月,高源病情基本痊愈回家修养,虽然欠下90万元外债,但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爱情与亲情支撑着两人战胜黑暗迎来了曙光。同年9月张凤梅与高源登记结婚,村民登门道喜,为他们送上由衷的敬佩和深深的祝福。
经过了磨难与考验,两人更加懂得了相互体谅,彼此珍惜。张凤梅放弃了经商,在公婆的帮助下,一边照顾丈夫休养,一边种植烤烟、养猪、酿酒等产业,还拜师学习养猪技术,自繁自育。立志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偿还高额的外债,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鉴于张凤梅家的特殊情况,村里将她列为重点对象进行定时走访,给予政策支持和全力帮扶,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王祖龙说道。
2021年5月,恩施州烟草专卖局派驻金龙村后,大力扶持张凤梅产业发展,在土壤深翻、病虫害防治、烟叶烘烤设施等无偿投入,安排专人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张凤梅也信心倍增,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大胆探索出以酿酒后的酒糟养猪,猪粪发酵后还田种植烤烟的循环种养模式。当年雇请人力10余人,与公婆一起种植烤烟280亩、养殖生猪200余头,酿酒2万公斤,产值收入达100万余元。在年底注册成立了“利川市桃园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还被利川市创文办、市委宣传部评为“出彩利川人”。
2022年后,高源病患也彻底痊愈。步入产业致富的夫妻俩,抢抓发展机遇,再次扩大烟叶、生猪、酿酒等产业规模,连续两年产值收入均达到130万元左右。
如今,夫妻二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仅还清了90万元外债,还在家乡修建了一层小平房,购置了1台轿车、2台皮卡车,在城里购买了140平米商品房,还在闹市开设了一家餐馆。全家人身体健康、产业兴旺、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今年计划稳定种烟和养猪规模,经营好酿酒业和饮食业,向150万元收入目标迈进。我能走到今天,还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里大力支持和好心人的热心帮助,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感恩好人,带动大家一起走上产业发展致富路。”张凤梅流露出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