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出版的第8期《中国老区建设》刊发了记者王思题采写的《李恒彪:以实干担当挥写乡村共富篇章》专栏文章。
▲恼包村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是革命老区村。全村959户3100人,由汉、蒙、维、满、回五个民族组成。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恼包”一词源自蒙语“敖包”的音译,意思为“石头堆积的小山”。
李恒彪:以实干担当挥写乡村共富篇章
本刊记者 王思题
“左边是我们的文旅产业园区,那儿是商业街,超市、饭馆、小吃都有。我们村发展主要就靠‘生态+文旅’,目前全村村民利用集体搭建的生态文化旅游平台总创收就超过3亿元,人均年收入已达到5万元。”说话的人面容黝黑、身材魁梧,声音低沉却有力。他就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恒彪。他介绍着这座村子惊人的发展成绩,言语之间能够感受到他的骄傲与对恼包村未来发展的信心。
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与棱角分明的现代楼房坐落于湖光山色之中,微风一起,碧波荡漾。柏油路四通八达,小吃街、美食街上热情的叫卖声不断,规模宏大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内处处欢声笑语。看着眼前这一派和美乡村图景,谁能想到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短短几年时间,恼包村从一个砂石遍地的“烂巴滩”摇身一变成热门旅游打卡地,这一切都主要归功于李恒彪书记的实干、付出与担当。
寻得灾难背后的发展机遇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家庭人口多,李恒彪作为家中长子,迫于生活压力,在14岁的时候,辍学离校外出打拼。他干过工程,跑过运输,也搞过商贸。每当遇到困难时,村里的父老乡亲都会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也凭着自己的艰苦奋斗闯出了一片天地,创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和商贸公司。然而不论走到哪里、有多大的发展,他都始终记挂着故土和乡亲们。“做人不能忘本,咱自己富了不能看着大家还过苦日子。”
2009年,带着父老乡亲的期盼,李恒彪回到了家乡,开始带领村民谋发展。水电改造、铺路修房、建校助学……恼包村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在年复一年的贫困中没落的老村有了生机。
然而,2012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冲垮了恼包村,李恒彪近三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但李恒彪没有气馁。这是灾难,也是机遇,一个再造新村的机遇。既然现在的恼包村因地势低洼饱受水害之苦,修补旧村又困难重重,那么不如另起炉灶重建家园。
李恒彪毅然挑起了恼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双重重任,以超常的魄力和胆识,做出了一个改变恼包人命运的决定——重新定位和规划恼包村发展方向和新村蓝图,依据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拆旧建新,置换土地、整合资源、挖掘潜能,为父老乡亲打造一座崭新家园。
恼包村人世代以农业为生,而贫瘠的土壤并不能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收益。李恒彪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扭转思路开拓创新,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村庄实际,因地制宜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要“扬长”,恼包村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距离市区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二要“避短”,村内贫瘠的土地多为撂荒废弃地,必须紧紧围绕绿色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子“变废为宝”,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以此解决村民的转型就业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摸底,李恒彪定下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产城融合、宜居建业为主导,以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科技农业、物流等项目为辅的发展目标。
李恒彪的思路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他一边外出考察学习,访贤问策,一边向村内党员、村民传输建设理念。从规划设计、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恼包村发展的每一步,李恒彪都参与其中并投入了大量精力。
▲李恒彪(右三)在恼包新村施工现场检查调度
2013年8月,在李恒彪的带领下,恼包村按照新城区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的整体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采用整村迁建的方式规划建设村民住宅区,经过6年时间终于建成。医疗卫生室、便民超市、物业管理中心、供热站、自来水厂、养老院、幼儿园、健身广场等设施,随着村民住宅的竣工,一道拔地而起。2019年10月1日,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体村民领到新居钥匙,喜迁新居。同时,在李恒彪的带领下,村集体及时将集体经济的收入惠及村民,每年发放粮油补贴,对老弱病残群体进行及时救助,慰问老党员,为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每年提供15000元的助学补助。为村民出资6000万元办理了农民养老保险,每年村集体还为村民代缴合作医疗费近百万元。
“当初建的时候,就想着彻底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让恼包村的大家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李恒彪介绍说。
“过去大家都住破旧房屋,现在不光有楼房住,家门口还有活干、有钱挣,这么美的日子多亏了彪子!”村民老刘笑着说。恼包村开船的王师傅说:“过去我们都是农民,去了城里又叫我们农民工,现在我们吃住在楼房,工作在园区,我们现在也是产业职工。这巨大的改变要感恩共产党,感谢我们的恒彪书记。”
砂石地上打造出塞北江南
曾走南闯北的李恒彪在规划新村建设时,想起他曾到过的江南水乡。“他们居住、生活得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能追求一下呢?”
说干就干。在李恒彪的规划设计下,恼包村打造了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水镇风光,展示恼包村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的文化大院、党建馆、党群服务中心、民俗馆、村史馆、农耕馆、电教馆、图书馆等一一建起,廊庭步道、精品民宿、生态养老院、文体活动中心、民俗大集、水世界、摩天轮、勇士部落、职工之家、游客休闲娱乐中心、恼包国际交流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美食一条街等项目百花争艳、各具特色。
今天的恼包村,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唯美的江南园林风光融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了园区内餐饮、民宿等业态的蓬勃发展;在村东侧,呼和浩特市城发(恼包)仓储物流园区热火朝天地运转着;在村西侧,以“合作社+企业+农户”为主导的科技农业园区延续着恼包村的农业生产传统,又以新模式增加着农户的收入。此外,建设了刺勒川国际会展中心,还打造了恼包奥特莱斯活力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革命老区恼包村
恼包村先后被评为“呼和浩特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 “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村”“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李恒彪本人也荣获“呼和浩特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呼和浩特市2019年度榜样人物”等称号,相继当选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当被问及恼包村未来的发展计划时,李恒彪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生态建设成果,着力营造‘绿水青山,魅力恼包’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品牌,努力拓展区域功能与市场吸引力,全力打造一个集生态宜居、建产建业、特色文旅、民俗餐饮、生态养老、休闲度假、影视拍摄、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国际化、智能化、人文化的新型综合性特色小镇,奋进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而村民们被问起恼包村的变化时,他们最常提起的是,村支书李恒彪为建设村子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有责任去担当,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
恼包新村建设投资30多亿元。当来访者问李恒彪如此巨额的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时,他平静地答道:“建设资金分三部分:一是政策扶持、政府奖补,二是村集体自筹,三是村民众筹。”
为了规划好、建设好新村,李恒彪日夜奔忙、殚精竭虑,到北上广等大城市找设计,走遍恼包村及周边的每一寸土地调研,白天忙大大小小的村内事务,晚上就召集村“两委”成员开例会,总结当天工程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部署阶段性工作。为了建设新村,李恒彪将自己30年来外出打拼的积蓄和创业所得全部投入到新村建设发展当中。
面对“有没有想过从中赚钱”的提问,李恒彪哈哈笑起来:“我就没想着赚钱,根本赚不着钱。”他说,现在投入的这些钱,基本能够维持恼包村的日常运转。
将一片砂石之地打造成宜居建业的塞北江南,人人皆知这绝非易事。恼包新村建设之初,施工方的确定、相关手续办理的难度、个别村民的不理解、资金的来源等诸多问题一股脑地向李恒彪扑来,他的父亲也极力反对这份事业,并多次与他发生争执。看着李恒彪把自己和亲友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投入村子建设,看着他天天受苦受累,父亲又气又心疼。在对儿子的极度“失望”和不理解中,父亲当着全家人的面撂下了狠话,“你再不听我的话,还要继续干,我就死给你看”,但没有拦住“不听劝”的儿子。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倔强的老人于2015年大年初四自缢身亡。
面对这样巨大的打击,李恒彪开始变得沉默,但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父老乡亲在眼巴巴地盼着新农村的变化,他还要继续带领村子里的大家走致富路,让大家都过上美好生活,他不能倒下。他言语少了,但新村建设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他依旧忙着村里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工程上没钱了要管,没水了没电了他要管,尽心尽力解决每一个问题。
他的坚持、他的付出、他的担当,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李恒彪大方承认,后悔也有,也想过放弃,“但村民全力支持我,又给了我新的动力。我有责任去担当,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他是恼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踏上了和父老乡亲同呼吸共命运的航船。
李恒彪说,这十年,他也得到了全村老少3100颗感激的心和人生寄托。
在李恒彪的带领下,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恼包村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绩。但李恒彪没有停下脚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李恒彪掷地有声:“恼包村的最新目标是,用3年时间,把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一番,努力打造现代化的和美乡村。”
“今天的成果将是明天的起点,我有决心和担当,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理想信念,带领乡亲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与棱角分明的现代楼房坐落于湖光山色之中,微风一起,碧波荡漾。柏油路四通八达,小吃街、美食街上热情的叫卖声不断,规模宏大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内处处欢声笑语。看着眼前...[详细]
高祥林,男,汉族,1981年5月出生,201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三庄镇红星社区党支部书记。本人荣获县“诚信居民”“泗阳好人提名人物”等,所在社区红星社区获评县“诚信...[详细]
64岁的乡村医生刘永生,被四里八乡亲切地称为“村里的120”。谁家有个急病,一通电话,他就背着医疗箱赶来。从医47年,刘永生接诊病人少说也有10万人次,出诊万余次。“把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当...[详细]